[实用新型]气管切开雾化吸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6631.0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3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姚蔓玲;陈静;韩捷;曹瑾;俞海萍;赵慧娜;徐文妹;宋晓宇;李丹;李徐萍;张晓琳;许家玲;乔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东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5/00 | 分类号: | A61M15/00;A61M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潘志龙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切开 雾化 吸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切开雾化吸入器。
背景技术
目前雾化吸入器多为常规的面罩式或者口咬式样,虽然对于气管切开病人也能使用,但是由于不能与气管切开的管径相吻合,以及角度不能调节,导致了病人使用常规雾化吸入面罩时大量雾气从面罩周围漏出, 造成气管导管纱布垫潮湿,不仅引起患者不适,还容易造成气管切开处的切口感染,致使药液效果减弱,达不到雾化吸入湿化气道、消炎、化痰等治疗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安全美观的气管切开雾化吸入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管切开雾化吸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气管接口管、螺纹管、加药罐、供氧连接管;所述螺纹管为伸缩型柔性螺纹管,所述气管接口管上设有用于连接气管套管的气管插口。
所述气管接口管的两侧设有通气孔。
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为1.5~2.5mm,优选2mm。
所述气管接口管、螺纹管、加药罐、供氧连接管的各连接处通过螺纹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专门为气管切开病人设计,避免了气管切开患者用常规雾化面罩吸入时,因气雾弥散、形成水滴所造成的气管导管纱布垫潮湿,同时也避免了药液浪费;本实用新型提高雾化吸入的质量,达到湿化气道、消炎、化痰、解除呼吸道痉挛的治疗作用;结构简单、易行,成本较小,能提高药液雾化吸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临床中应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管接口管;2、螺纹管;3、加药罐;4、供氧连接管;5、气管插口;6、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相连的气管接口管1、螺纹管2、加药罐3、供氧连接管4,所述气管接口管1、螺纹管2、加药罐3、供氧连接管4的各连接处通过螺纹相连,形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气管接口管1上设有用于连接病人的气管套管的气管插口5。所述螺纹管2为伸缩型柔性螺纹管,用于连接加药罐3,螺纹管2的质地柔软、伸缩自如,便于病人卧床使用时角度的调节;所述加药罐3用于加入各种液体药液;所述供氧连接管4用于连接加药罐4和供氧设备。所述气管接口管1的两侧设有通气孔6,便于患者更好的透气,所述通气孔6的直径为1.5~2.5mm,优选2mm。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应在加药罐3中加入相应需使用的药液,其次将气切接口管1、螺纹管2、加药罐3进行连接,最后将供氧连接管4与供氧设备连接。随后将连接好的气切接口管1通过气管插口5与病人的气管套管紧密结合,再调节螺纹管2的角度,以达到病人舒适,最后调节氧流量进行雾化吸入的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东方医院,未经上海市东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66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纳米孔的生物化学分析设备
- 下一篇:可变流量燃料传输泵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