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底世界导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3380.0 | 申请日: | 2013-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2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辛建芳;慕孟丽;李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底 世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底世界导览系统。
背景技术
海底世界是一座集休闲、观光、科普为一体的大型海洋生物博览馆。海底世界有数百种神奇的海洋生物,观众通过漫步长长的海景隧道,尽情领略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海底奇观。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普及海洋科普知识,增强国民海洋意识,了解海洋国情,培养正确的海洋观,以使更多的人认识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
为了更好地达到欣赏美景、教育观众的目的,需要行之有效的一种海底世界导览系统。传统的海底世界导览系统一般采用导览员人为介绍,同时采用图片文字说明的方式。其缺点如下:(1)效率太低,过多依赖导览员人工讲解,导览人员只能照顾身边的几个观众,观众不能独自观赏;(2)导览不够生动有趣,不能激发观众的自主学习热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海底世界导览系统在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提供一种更高效、更生动有趣的海底世界导览系统,通过使用该系统,可以增加观众的自主学习热情,观众可自在的在海底世界随意欣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海底世界导览系统,包括植入海洋生物体内的低频(LF)RFID标签、读写器和输出装置,所述低频(LF)RFID标签和读写器通过射频信号连接,所述读写器和输出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输出装置是固定显示装置。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显示装置包括收发模块、处理器、储存器和显示器,所述收发模块、处理器、储存器和显示器依次顺序连接,所述读写器和收发模块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读写器和收发模块通过串口方式连接。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输出装置是手持机。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手持机包括收发模块、处理器、储存器和显示模块,所述收发模块、处理器、储存器和显示模块依次顺序连接,所述读写器和收发模块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读写器安装在水族馆玻璃外侧。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低频(LF)RFID标签选用134.2 kHz的低频标签。
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读写器的天线选用环形天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增加导览效率;
(2) 生动有趣、激发观众的自主学习热情;
(3) 观众可自在的在海底世界随意欣赏。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方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方框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之前,首先对本发明中反复提及的RFID 做个说明,RFID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简称,中文直译为射频识别技术,RFID 技术是21 世纪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随着RFID 芯片成本的不断降低,RFID 技术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应用潜力。作为物联网核心技术的RFID 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过程无须人工干预,并可应用于各种工作环境。
RFID 系统频段主要分为四个频段:低频(125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433MHz、860 ~960MHz)和微波段(2.45GHz 或以上)。每一种频率都有它的特点,被用在不同的领域,而超高频RFID 产品具有识读距离长,能够实现高速识读和多标签同时识读等优点,因此在制造业生产线系统中广泛采用超高频RFID 系统。一个基本RFID 系统由电子标签(Tag)、读写器、天线三部分组成。其中,电子标签作为信息存储设备,每个标签具有唯一ID 且不可更改;读写器可对标签发出读写命令;天线负责在读写器和电子标签间传输射频信号。RFID 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 所示:上位机发送命令使阅读器工作,阅读器通过天线发出读或写命令(射频信号),电子标签接收到读写器发出射频信号后,通过感应产生电流使标签芯片工作,读出标签信息并通过标签天线发送至读写器,或者发出准备接受数据信息等待读写器写入标签信息。读写器在获取标签信息后,可通过其接口将信息传送至上位机进行处理。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际使用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33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PS谐波抑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温摄像装置冷却保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