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循环分体式膜生物反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7780.0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9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吉玛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振邦律师事务所 11389 | 代理人: | 李朝辉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循环 体式 生物 反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生物反应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循环分体式膜生物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是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措施,这就需要通过膜生物反应系统等设备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膜生物反应系统是一种将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分为一体式膜生物反应系统和分体式膜生物反应系统,一体式膜生物反应系统是将膜组件内置在生物反应池内,从外观上看是一个整体,这种膜生物反应系统的膜清洗维护不是很方便,特别是定期的化学清洗操作麻烦,对生物单元的影响较大;分体式膜生物反应系统是将膜单元与生物反应单元分开放置,膜单元维护和操作容易,但传统的分体式膜生物反应系统在膜过滤时,为了控制膜的污染维持膜的透水量,必须使用循环泵,使得运行能耗很高,严重制约了分体式膜生物反应系统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维护方便、运行能耗低的气体循环分体式膜生物反应系统,包括自动控制器、潜污泵、生物反应池、空气泵、曝气管、阀门、膜池、膜组件、液位计、排泥管、清水泵、清水箱、增压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循环管、流量计、真空压力表,所述生物反应池和膜池通过污泥循环管连接,污泥循环管分为上循环管和下循环管,在下循环管上装有阀门,所述潜污泵安装在生物反应池之前,所述生物反应池和膜池内均设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连接到自动控制器,所述生物反应池和膜池内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通过设有阀门的管道连接到空气泵,所述膜池底部设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上装有阀门,所述膜组件悬挂在膜池内的出水区,所述膜组件通过设有阀门的管道连接到清水泵,所述清水泵之前设有真空压力表,所述清水泵连接到清水箱,所述清水箱之前设有流量计,所述清水箱之后连接有增压泵,所述自动控制器连接潜污泵和清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污泥循环管、流量计、真空压力表,不需安装循环水泵,膜组件采用浸没式,保留了浸没式膜生物系统低能耗的特点,膜单元维护费方便,膜单元与生物反应单元分开放置,便于系统维修和膜清洗,膜清洗时对生物反应单元状态影响很小,流量计能够测量出膜的瞬时透水量,真空压力表也可监测膜过滤压差的变化,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自动控制器-1、潜污泵-2、生物反应池-3、空气泵-4、曝气管-5、阀门-6、膜池-7、膜组件-8、液位计-9、排泥管-10、清水泵-11、清水箱-12、增压泵-13、污泥循环管-14、流量计-15、真空压力表-16;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所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包括自动控制器、潜污泵、生物反应池、空气泵、曝气管、阀门、膜池、膜组件、液位计、排泥管、清水泵、清水箱、增压泵、污泥循环管、流量计、真空压力表,生物反应池和膜池通过污泥循环管连接,污泥循环管分为上循环管和下循环管,在下循环管上装有阀门,在生物反应池之前安装有潜污泵,生物反应池和膜池内均设有液位计,液位计与自动控制器连接,生物反应池和膜池内设有曝气管,曝气管通过设有阀门的管道连接到空气泵,膜池底部设有排泥管,排泥管上装有阀门,膜组件悬挂在膜池内的出水区,膜组件通过设有阀门的管道连接到清水泵,清水泵之前设有真空压力表,清水泵连接到清水箱,清水箱之前设有流量计,清水箱之后连接有增压泵,自动控制器连接潜污泵和清水泵。
实施例2
潜污泵从化粪池抽出上清液送进生物反应池,活性污泥通过气升作用在生物反应池和膜池之间形成水力循环,污水在生物反应池内被生物净化后在清水泵作用下经膜组件过滤,由清水泵抽出,送入清水箱,清水箱中的储水在增压泵的作用下用来冲洗便池,冲洗污水再回到化粪池。
实施例3
空气泵连接到曝气管,对生物反应池和膜池进行曝气,曝气量根据膜污染程度与曝气管的直径的大小控制,流量计测量膜组件的瞬时透水量,真空压力表监测膜组件过滤压差的变化,自动控制系统根据生物反应池和清水箱液位控制潜污泵和清水泵的工作,并控制清水泵的工作/间歇时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吉玛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吉玛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77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