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压吸引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7102.4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3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守琴;戴海江;赵啸天;郭继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立成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0 | 代理人: | 于鹏 |
地址: | 10073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科术后负压吸引的引流装置,尤其是对于先天性外耳畸形的患者行耳廓再造术后的负压吸引管。
背景技术
手术后,对患者术腔的引流是术后恢复工作的重要一环,良好通畅的引流,不仅可以加快伤口的恢复与愈合,同时能够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能减少患者住院周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术后引流装置工作的基本原理均是利用负压效应。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负压吸引装置有很多类,最常用的大致有两种:墙壁式和风琴式等。
墙壁式:直接和床头的管道连接,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调节水封瓶的刻度。其优点:将负压的压力始终保持在一定水平上。缺点:患者不能离床,仅能在床边进行,患者活动受限。
风琴式:是直接将引流管接在一个被压缩的负压球囊上。其优点:是患者可随身携带,活动不受限。缺点:负压的压力不能精确调节,有时压力过大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反而不利于术后恢复,同时亦不能保持负压的压力在一定的水平。
对于耳科手术后的患者,术后鼓励下床活动,促进术后的恢复,同时需要的负压不能过大,故传统的负压吸压装置不能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健康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负压吸引装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吸引管,该装置不仅能根据需求调节负压压力,同时能将压力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而且轻便易携带,不限制患者活动,有利于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设计结构简单,造价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负压吸引管,包括:一根软管、一根秃头针头、一个注射器,所述软管的一端与秃头针头连接,秃头针头安装在注射器前端处,还包括一个固定装置和一个夹闭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注射器针筒内活塞尾部,用来将活塞固定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所述夹闭装置安装在软管的另一端。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软管为内径大小为1mm的一条硅胶软管。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秃头针头为12号秃头针头。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注射器为20ml注射器。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固定装置为一个注射器针头,当需要固定活塞时,直接将注射器针头水平插入活塞尾部,卡住活塞回位即可。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夹闭装置为游离夹。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负压吸引管不仅能根据需求调节负压压力,同时将压力保持在需要的水平上,而且轻便易携带,不限制患者活动设计简单小巧,操作方便,在达到围手术期的目的,同时成本很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亦是低碳环保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负压吸引管原理结构图
图中1.软管,2.秃头针头,3.注射器,4.注射器针头,5.活塞,6.夹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一种负压吸引管,包括:一根软管1、一根秃头针头2、一个注射器3,所述软管1的一端与秃头针头2连接,秃头针头2安装在注射器3前端处,还包括一个固定装置和一个夹闭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注射器3针筒内活塞5尾部,用来将活塞5固定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所述夹闭装置6安装在软管1的另一端。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软管1为内径大小为1mm的一条硅胶软管。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秃头针头2为12号秃头针头。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注射器3为20ml注射器。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固定装置为一个注射器针头4,当需要固定活塞5时,直接将注射器针头4水平插入活塞5尾部,卡住活塞5回位即可。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夹闭装置6为游离夹。
本装置工作时,软管1与注射器3一端连接后,先将软管另一端(游离端)通过夹闭装置6夹闭,再将注射器3回抽至10ml或者15ml刻度处(具体依据手术术前的大小选定放置于哪个刻度处),即针筒内形成负压,然后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住活塞5,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此处采用注射器针头4水平插入活塞(相当于固定装置),阻止活塞5因负压的原因回位。再将软管1夹闭端置于术腔内,再将术腔封闭后松开夹闭装置即可。
上述操作完毕后,将注射器3用胶带固定在患者的皮肤或者衣服上,方便患者下床运动行走,简单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负压吸引管不仅能根据需求调节负压压力,同时将压力保持在需要的水平上,而且轻便易携带,不限制患者活动设计简单小巧,操作方便,在达到围手术期的目的,同时成本很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亦是低碳环保的装置。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应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71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花椒树水溶性叶面肥及其应用
- 下一篇:挤出成型面条用模具拼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