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秋冬柔暖床品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7064.2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7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仝晓婷;陈红霞;陆鹏;丁可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3/00;D02G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26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秋冬 柔暖床品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纺织品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秋冬柔暖床品面料。
背景技术
羊毛纤维作为天然动物蛋白质纤维具有众多的优良特性:手感丰满而富有弹性,不易沾污,抗皱性好,悬垂性良好,耐磨性优良,并且直径较细的羊毛光泽柔和,羊毛纤维的导热系数较小,具有较好的蓬松性且羊毛纤维在吸湿时放出较多的热量,因此羊毛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根据不同羊毛原料的性能差异,羊毛纤维可用于织造毛毯、粗纺羊毛呢外套、精纺西装等,但这些面料的风格不适合作为床上用品面料,因羊毛纤维存在缩绒性,故含有羊毛的织物在湿热和外界机械力作用下通常会收缩,影响面料的尺寸稳定性。目前,秋冬床上用品面料主要有全棉磨毛、经编绒类织物。全棉磨毛面料具有较好的保暖性能,但面料缺乏活络度手感偏硬,且有掉毛和湿摩擦色牢度低等缺点。经编绒类织物主要以化纤为主,易产生静电,使用闷热、干燥的缺点。如何解决羊毛纤维应用在家纺面料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发挥羊毛纤维的天然保暖、柔软而富有弹性,开发出这样的家纺面料非常符合消费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整合了丝光羊毛、柔丝蛋白纤维和锦纶短纤各自优点的秋冬暖床品面料。
为了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秋冬柔暖床品面料,由经纱和纬纱按照组织结构交织而成。所述的经纱和纬纱均采用丝光羊毛、柔丝蛋白纤维和锦纶短纤混纺而成的纱线;所述丝光羊毛的平均直径介于15-20微米,羊毛平均长度为30-40毫米,细度离散率为19%;柔丝蛋白纤维长度为38-51毫米,平均细度为1.3-3.3分特;锦纶短纤平均细度1.5-3丹尼尔,平均长度为38-51毫米。
所述丝光羊毛、柔丝蛋白纤维和锦纶短纤的混纺纱纱支介于40/2 -60/2之间。
所述面料组织结构为斜纹组织或斜纹变化组织。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
羊毛利用氯化法剥离羊毛鳞片层使羊毛具有羊绒般的光泽,同时对剥离鳞片层的羊毛进行柔软整理。丝光处理后的羊毛纤维细度下降、柔软平滑,富有弹性,消除与皮肤接触的刺痒感。柔丝蛋白纤维光泽亮丽、手感滑糯、吸湿性能良好与丝光羊毛混纺能够提升面料的柔软度和滑糯度,使面料具有羊绒般的触感。
面料纱线采用超细丝光羊毛、柔丝蛋白纤维和锦纶短纤经散纤维染色后通过半精纺纺纱工艺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纺纱而成,面料手感丰厚柔软,同时保留了各类不同纤维材质的优良特性。由于丝光羊毛和柔丝蛋白纤维的表面均较光滑,两者抱合力差,成纱强力较低,因此在纺纱中混入一定量的锦纶短纤维,提升成纱强力,同时锦纶纤维手感柔软、回弹性好,增加面料的抗皱性且不影响织物风格和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织物组织结构图;组织采用32/23右斜纹为基础的经破斜纹组织。
图2是实施例1的织物组织结构图;组织采用2/2右斜纹组织。
其中:织物组织图黑色的为经组织点,白色的为纬组织点。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原料准备:经纱纬纱均采用平均细度15-20微米,羊毛平均长度30-40毫米,细度离散率为19%丝光羊毛、柔丝蛋白纤维长度为38-51毫米,平均细度为1.3-3.3分特,锦纶短纤平均细度1.5-3丹尼尔,平均长度为38-51毫米的混纺纱,所述每100份混纺纱中,丝光羊毛、柔丝蛋白纤维以及锦纶短纤维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50、20-50、15-20。
纺纱工艺:三种原料分别进行散纤维染色、冲洗、烘干后再进行混合纺纱,纺纱工艺采用半精纺纺纱工艺,工艺流程为:原料选择→纤维染色→和毛→闷毛→混合→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纱→并线→捻线。由于羊毛和柔丝蛋白纤维抱合力差在和毛时要加入适量的油水和抗静电剂,和毛2-3道。闷毛时间20-26小时。梳棉工艺设定根据三种纤维所占的混纺比而定,整体上要减小梳理作用力,加快原料在各分梳元件之间的转移。为了保证纱线手感蓬松、弹性好,适当增加牵伸隔距,减小各元件对纤维的牵扯,整体掌握“轻加压、轻定量、慢速度、大隔距”原则,采用三并有利于各纤维充分混合。粗纱工序为了保证一定的成纱强力,捻系数宜偏大设计。细纱工序配置较大的后牵伸隔距和较小的牵伸倍数,保证各机械之间的清洁,减少摩擦,降低不必要的毛羽。
织造:整经→穿综→穿筘→织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70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边节囊状装饰松紧带
- 下一篇:涤粘防羽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