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晶玻璃窗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6870.8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4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尚惠华;刘俊雄;余兴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4 | 分类号: | B32B9/04;B32B15/09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41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能薄膜,具体涉及玻璃窗膜。
背景技术
碳晶,全称碳素微晶,是碳元素的一种晶体结构。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有机溶剂……,在工业高科技上和医药高科技上,碳晶和它的化合物用途极为广泛。
碳晶技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由于其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等众多优点,碳晶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泛,采暖可以取代高能耗、高污染、高浪费的传统取暖方式,在军事、航空航天航海、极寒地区的机场化雪、屋顶化雪、野外保温取暖等领域均有极广的应用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晶玻璃窗膜。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碳晶玻璃窗膜,包括一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PET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基膜上方设有复数层碳晶分子层,所述碳晶分子层两侧分别设有透光的金属导电膜,两层所述金属导电膜分别引出电极。在两个电极上加电后,电流会流经碳晶分子层,从而产生热能。可以有效的对玻璃进行加热,从而使所附着的水汽蒸发,起到除雾的作用。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化学式为-OCH2-CH2OCOC6H4CO-,英文名: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为高聚合物,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发生脱水缩合反应而来。PET主要原料对二甲苯和对苯二甲酸于PET具有优良的特性(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强韧性、电绝缘性、安全性等),价格便宜。而且光线在通过两种不同材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光学折射,运用光学折射原理,每层碳晶分子层都能反射太阳光中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及紫外线,有效阻隔红外线和紫外线,同时保障可见光最大程度的通过。
所述碳晶分子层是仅由纳米级碳晶构成的碳晶分子层。碳晶分子层在施以偏光技术处理后,如化学或物理手段的溅射、真空镀、披覆等,碳晶分子层本身就能够实现超低的内、外反光,大约在7%,比玻璃本身的反光率还要低8%,有效减少眩光,增加行车,尤其是夜间行车安全。而且还可以实现在太阳光60度斜射到前挡风玻璃时(正午时分),总隔热率会比太阳光90度直射到前挡风玻璃时(清晨和傍晚)还能提高8%。
为了进一步减少眩光,所述PET基膜上方还设有一偏光层,所述偏光层位于复数层碳晶分子层的中间。或者所述偏光层位于复数层碳晶分子层的上方。通过增加偏光层,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光线的偏振原理,即光的振动平面和偏振轴平行时,偏振光滤光片才能使偏振光透过。有效地排除和滤除光束中的散射光线,避免花眼、眩目、刺眼等现象,使视线变得清晰柔顺。
所述PET基膜设有一粘合薄层,所述粘合薄层位于所述PET基膜下方,所述粘合薄层下设有用于保护粘合薄层粘性作用的可撕开层。可撕开层可以被撕开,主要用于产品在未使用时防止被其他物品磨损的保护膜层。所述粘合薄层可以是一静电粘合层。
碳晶玻璃窗膜厚度优选为50微米,所述光学微附涂层厚度优选为纳米级,所述光学微附涂层有220-250层,优选240层。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贴在汽车玻璃、家用建筑玻璃、商用建筑玻璃内部。具有良好的透光性(50-70%可见光通过),高达99%的热阻隔效果(红外线阻隔),99%阻隔紫外线。
具有以下特点:
1)防老化、防紫外线保护作用:对人皮肤、身体,对汽车内饰,对家具等具有保护作用。
2)保温作用:能够降低能耗,保持室内温度,节能环保。
3)防爆防护作用:玻璃破碎后不会四溅。安全保护。
4)无信号阻隔:非金属隔热,不含金属成分,所以对GPS,对手机信号等无任何屏蔽、阻隔作用。绝无氧化、锈蚀的担忧。
5)安全防盗:锤子等重物重击,不会致玻璃飞溅。即使玻璃破碎,依然黏贴在窗膜上。
6)装饰美观:不同颜色碳晶玻璃窗膜,起到美观装饰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化用光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68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树花新型抗氧化剂的提取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缓解鼻塞通气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