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发电机组滑动轴承油槽的润滑油油雾排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4566.X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5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伟;张锰轴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宏伟 |
主分类号: | F16N31/00 | 分类号: | F16N31/00;F16N39/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玉盛;李晓兵 |
地址: | 400054 重庆市巴南区李家***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发电 机组 滑动 轴承 油槽 润滑 油油 排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发电机组滑动轴承油槽的润滑油油雾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高转速发电机组由于润滑油在油槽内的搅拌速度快,极易出现溅油现象和油雾现象,既污染环境又可能引发绝缘事故。
水轮发电机轴承一般采用自润滑滑动轴承,轴承瓦侵润在润滑油中。当机组运转时,一方面润滑油在油槽内搅拌、撞击,产生大量气泡,气泡爆裂形成油雾,另一方面瓦面油膜局部处温度较高,润滑油汽化,形成油雾,因此对于水轮发电机,油雾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随着机组转速的增高,使油四处溅射,油雾严重程度增加。
为解决水轮发电机组油雾问题,采用过外部补气、多层迷宫密封、接触试油挡、吸油雾装置等方法,但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用吸油雾装置时,在油槽内溅射的油直接被吸油雾装置吸入,导致吸油雾装置过滤层被破坏,达不到净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发电机组滑动轴承油槽的润滑油油雾排放装置,目的在于解决在油槽内溅射的油直接被油雾排放装置吸入,导致吸油雾装置过滤层被破坏,达不到净化效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发电机组滑动轴承油槽的润滑油油雾排放装置,包括油槽盖,在油槽盖上设置有进气口、排气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口上设有空气滤清器,外部的空气经空气滤清器过滤后进入所述油槽内;在所述排气口上设有防溅挡油罩,在防溅挡油罩上设有油雾排放装置;所述防溅挡油罩具有周向布置的围护部,在围护部顶部外沿设有第一连接部,在围护部底部设有底板,在围护部内设有迷宫通道,作为防溅挡油罩进气口的迷宫通道入口设于围护部侧壁,作为防溅挡油罩出气口的迷宫通道出口设于围护部顶部。
进一步,所述防溅挡油罩具有周向布置的围护部,在围护部顶部外沿设有第一连接部,在围护部底部设有底板,在围护部内侧周向布置横截面呈 “U”形的第一槽板,第一槽板的开口朝向围护部中心,在第一槽板内侧周向布置横截面呈“U”形的第二槽板,第二槽板的开口朝向围护部外侧且第二槽板的两侧壁分别布置在两相邻第一槽板内,两相邻的第一槽板间、第一槽板侧壁与对应的第二槽板槽底间、第二槽板侧壁与对应的第一槽板槽底间以及两相邻的第二槽板间共同形成气体通道,在围护部侧壁设有防溅挡油罩进气口,防溅挡油罩设于排气口内侧且防溅挡油罩的第一连接部与排气口上端周沿连接。
进一步,所述空气滤清器具有筒状体,在所述筒状体进风口处设有过滤层,在筒状体顶部布置纵截面呈倒“U”形或倒“V”形的防护罩,防护罩下端的高度小于筒状体顶端的高度且防护罩内壁与筒状体顶端间具有过气通道,在筒状体外周设有第二连接部,其中,防护罩内壁与筒状体顶端间具有的过气通道、过滤层、筒状体的中空处共同形成气体通道。
进一步,在围护部顶部还设有初效过滤层。
进一步,所述防溅挡油罩进气口为布置在围护部侧壁的若干透气孔或若干竖向布置的开口。
进一步,第一连接部为法兰盘。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防溅挡油罩,采用周围迷宫底面密封式结构,能有效的阻挡溅射的油直接进入防溅挡油罩内部,被阻挡的油沿防溅挡油罩周围的迷宫通道回流至油槽,而油雾则经过迷宫通道进入防溅挡油罩内部,然后由油雾排放装置或者其它净化设备吸出进行分离,从而达到净化油雾的目的,故有效保护了油雾排放装置,提高了净化效果。
2、第一、第二槽板相互嵌合布置,不仅能阻挡溅射的润滑油进入油雾排放装置,而且,由于其是竖向布置,还起到了加速回流液化的润滑油回流至油槽内的作用。
3、初效过滤层能过滤防溅挡油罩内的润滑油油雾,同时,也能阻挡部分溅射至该处的液化润滑油。
附图说明
图1是油雾排放装置与防溅挡油罩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2中S处放大图。
图4是空气滤清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箭头方向代表空气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宏伟,未经张宏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45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