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3467.X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9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宋峥嵘;张锦宝;刘超;杨风艳;张灿;陈品;邓海涛;李挺;苗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16 | 分类号: | B66C13/16;B66C1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框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型海洋工程结构物称重、吊装、以及龙门吊驻车用的多功能框架,属于海洋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陆地建造完成后的海洋工程结构物,都需要进行称重作业,通过称重可以准确地测量出结构物的最终重量和重量中心,称重工作对于海洋工程结构物,在海上的安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海上吊装作业最重要的基础数据。而称重系统在正式作业之前,都需进行调试、试顶等,以保证正式称重作业的性能最优,而称重系统的调试试顶需要有重量足够的作业对象;由于海洋工程的大型设备、大型模块、钻修井机、井架等,在陆地安装的自身结构上,大都没有设置吊点,因此,而导致吊装作业比较困难,为了解决吊装作业困难问题,通常采用在大型设备、大型模块、钻修井机的上部焊接吊点或设置撑杆进行吊装作业;但是由于很多设备的自身结构不能满足强度要求,且吊装设备顶部对吊机的能力要求也更加严格。另一个问题是:由于用于吊装的大型龙门吊,在非作业期间是空车状态,而海洋工程的建造场地大都位于海边,台风较多,为了保证安全,避免财产损失,龙门吊在空车状态下需要驻车。而大型龙门吊在非作业状态下的驻车,通常是采用临时吊装地锚作为配重块的形式,比较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多功能框架,其不需要在大型设备、大型模块、钻修井机上设置吊点,便可以进行吊装,不仅降低了对吊机的能力要求,而且,通过缆绳连接场地龙门吊,便可以实现驻车功能;同时,通过设在框架四周的扩展单元,能够实现对大型海洋工程结构物进行称重、吊装、运输的功能,节约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框架,其特征在于:设有:一框架,该框架是由四根组合梁以及数根短立柱连接而成的矩形钢结构,框架上设置有加强筋板,在框架的组合梁的腹板与翼缘板之间设有吊点。
所述框架的上部放置有配重块。
所述框架的下部设置有数个千斤顶。
所述吊点的设置不能凸出于框架的上表面。
所述组合梁是由腹板与翼缘板焊接而成的箱形梁。
所述框架的周边的三个边上分别安装有扩展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不需要在大型设备、大型模块、钻修井机上设置吊点,便可以进行吊装,不仅降低了对吊机的能力要求,而且,通过缆绳连接场地龙门吊,便可以实现驻车功能。同时,通过设在框架四周的扩展单元,能够实现对大型海洋工程结构物进行称重、吊装、运输的功能,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承载配重使用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承载配重使用状态主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称重系统试验工作使用状态主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扩展模块主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特殊吊点主视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框架、2.配重块、3.扩展模块、4.吊点、5.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一框架1,该框架1是由四根组合梁以及数根短立柱采用焊接方式连接而成的矩形钢结构,其中,组合梁是由腹板与翼缘板焊接而成的箱形梁;框架1上设置有加强筋板,框架1的上部放置有配重块2,框架1的下部设置有数个千斤顶5,框架1的周边的三个边上分别采用铆接方式安装有扩展模块3,以方便拆卸和拼装。该扩展模块3为现有的钢结构。在框架1的组合梁的腹板与翼缘板之间,设有吊点4,该吊点4可以满足框架1的吊运及其作为吊装框架的要求,且由于框架1的上部需放置设备或者称重配重块2、驻车配重块2,因此,吊点4的设置不能凸出于框架1的上表面。
如图3,图4所示,使用时,在框架1的上表面放置一定重量的配重块2,配重块2可以选择场地滑道块或者吊车配重作为配重块,并压在框架1之上,如果配重足够重,就可以用作用称重试验,而如果用作为龙门吊驻车,配重块则不需很重。
如图5所示,称重系统的千斤顶5可以放置在框架1的下部,且框架1的结构强度已设计好千斤顶1顶升的位置,称重系统在调试时,就可顶起压有配重块2的框架1,测试系统的性能以及千斤顶1的安全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34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