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高预应力锚索钢绞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2455.5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1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胜;李树刚;双海清;吴林梓;林海飞;潘红宇;成连华;杨守国;郭正超;吴文忠;由临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彭冬英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预应力 锚索钢绞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巷道支护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改进的高预应力锚索钢绞线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煤巷一般都采用锚杆支护,为了更好控制围岩变形,巷道采用锚杆支护后再利用锚索进行加强支护。当巷道围岩较为松散破碎时,尤其是采空区侧煤柱受压后较为破碎,安装锚索时难以施加高预紧力,导致锚索不能起到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目的,降低了其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效果;而且,锚索易发生抽冒现象,导致巷道冒顶事故或偏帮现象的发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锚索钢绞线结构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高预应力锚索钢绞线结构,其增强锚索适用能力,使其适应围岩较破碎的大变形巷道,提高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进的高预应力锚索钢绞线结构,包括钢绞线(2)和钻孔(3),钢绞线(2)插入钻孔(3)内,钢绞线(2)上在靠近锚索顶部设有3~5个鸟巢形的笼起(1),鸟巢形的笼起(1)的直径比钻孔(3)直径小2~3mm,鸟巢形的笼起(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0~50cm。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传统锚索钢绞线结构,克服了锚索钢绞线结构的不足。改进后锚索具有以下特点:巢形的笼起部分可以保证锚索钢绞线在钻孔中对中,增加锚索的拉拔力;巢形的笼起部分可以起到均匀搅拌树脂的作用,也可以增加锚索的拉拔力;巢形的笼起部分是中空的,树脂搅拌过程中可以充满其中,使树脂和锚索的钢绞线成为 一个整体,进一步增加了锚索的拉拔力;当巷道围岩较为松散破碎时,安装锚索时易于施加高预紧力,提高其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效果;锚索不宜发生抽冒现象,减小巷道冒顶事故或偏帮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巷道支护安全可靠性。可以广泛应用于煤巷围岩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鸟巢形的笼起(1)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改进的高预应力锚索钢绞线结构包括鸟巢形的笼起1、钢绞线2、钻孔3、巷道围岩表面4、槽钢5、钢垫板6、锁具7,钢绞线2插入钻孔3内,钢绞线2上在靠近锚索顶部设有3~5个鸟巢形的笼起1,鸟巢形的笼起1的直径比钻孔3直径小2~3mm;鸟巢形的笼起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0~50cm。在地面车间,采用矿用鸟巢锚索成型机加工钢绞线2,并运送到井下。
巷道掘进后,采用锚杆钻机或专用锚索钻机进行钻孔,钻孔完成后,将树脂药卷依次送人钻孔3中,用钢绞线2将树脂药卷送入孔底,用搅拌连接器将钢绞线2与钻机连接起来,开动钻机,边搅拌边推进,搅拌20~30秒,不落钻机停钻,等待2~3分钟落下钻机,卸下连接器;树脂药卷养护30分钟后在钢绞线2的巷道围岩表面4一端安装槽钢5、钢垫板6及锁具7,使它们紧贴巷道围岩表面4,挂上张拉千斤顶进行张拉,达到设计预紧力时,停止张拉并卸下千斤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24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