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个对虾开背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0710.2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1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丽;王泽河;张秀花;弋景刚;赵玉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2C29/02 | 分类号: | A22C2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个 对虾 开背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产品加工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对虾去皮过程中完成对虾开背工序的对虾开背机。
背景技术
目前,水产品加工行业在为对虾进行去壳、除内脏时,大多数采用手工方式直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长时间操作易使对虾污染变质。在为对虾去壳除肠的工作中,开背工序是关键的一环,经开背之后的对虾,后续去壳操作变得轻松简单。实用新型专利201120257083.4公开了一种对虾类开背机,实现了机械自动化地对虾类进行开背和去除内脏,实用新型专利201120019947.9公开了一种虾开背除肠剥壳机,能够快速清洁的为对虾开背除肠。但是上述两种设备结构非常复杂,生产制作成本高,不利于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个对虾开背机,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为对虾开背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单个对虾开背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上安有从动输送轮、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第二主动轮位于第一主动轮和从动输送轮之间,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和从动输送轮均具有轮凹槽,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的轮凹槽相向形成第一间隙,在第一间隙下方设有第一开背刀片,第二主动轮和从动输送轮的轮凹槽相向形成第二间隙,在第二间隙下方设有第二开背刀片。
所述机架上具有第一矩形孔、第二矩形孔和圆孔,所述第一主动轮固定在第一主动轮轴上,第一主动轮轴通过第一矩形孔与电机相连,所述第二主动轮固定在第二主动轮轴上,第二主动轮轴通过圆孔与电机相连,所述从动输送轮与弯形螺杆转动连接,弯形螺杆穿过第二矩形孔经螺母固定在机架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从动输送轮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开背刀片和第二开背刀片为圆形,且在边缘处设有锯齿。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和从动输送轮外面罩有外壳,外壳上方设有送虾口,所述送虾口位于第二间隙的上方,外壳下方设有出虾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虾自身的弯曲方向与从动输送轮弯曲方向相同时,第二主动轮和从动输送轮相互配合,利用轮凹槽能够顺利将虾送至第二开背刀片进行开背,当虾的弯曲方向与从动输送轮弯曲方向不相同时,便自动将虾翻转至第一、第二主动轮之间,然后二轮将虾送至第一开背刀片进行开背,上述三轮和刀片相互配合工作,而且三轮间距能够通过矩形孔进行调节,便于对不同体积级别的虾进行开背,间隙改变开背深度,操作简单。本装置零件少,要求精度低,便于加工,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图2为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去掉外壳后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第二主动轮和从动输送轮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从动输送轮5与弯形螺杆6转动连接,弯形螺杆6用螺母30固定在机架1上,弯形螺杆6穿过机架上的第二矩形孔51,通过调节螺母30,可以带动从动输送轮5在第二矩形孔51左右移动。第一主动轮11固定在第一主动轮轴12上,第一主动轮轴12穿过机架1上的第一矩形孔53与电机31相连,电机31通过螺杆32经螺母33固定在机架1上,通过调节螺母33,可以最终调节第一主动轮11的左右位置。第二主动轮8固定在第二主动轮轴7上,第二主动轴7穿过机架1上的圆孔52,另一端为轴轮34,轴轮34经用皮带35与电机31相连。
第一主动轮11的轮边缘具有轮凹槽61,第二主动轮8的轮边缘具有轮凹槽62,从动输出轮具有轮凹槽63,轮凹槽61、62相向形成第一间隙,第一间隙下方设有第一开背刀片13,第一开背刀片13最好为圆形,边缘设有锯齿,以产生较大剪切力,第一开背刀片13安装在轴14上。从动输送轮5的边缘具有轮凹槽63,轮凹槽62、63相向形成第二间隙,第二间隙下方设有第二开背刀片9,第二开背刀片9最好为圆形,边缘设有锯齿,以产生较大剪切力,第二开背刀片9安装在轴14上。轴12、7、6全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第二主动轮位于第一主动轮和从动输送轮中间,外壳2上端具有送虾口3,下端具有出虾口4,送虾口3位于第二间隙上方。外壳2罩在第一主动轮11、第二主动轮7、从动输送轮5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农业大学,未经河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07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多功能手提包
- 下一篇:一种带颈枕的客车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