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传感器的固定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0058.4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9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严有琪;陈岚崴;郭镇宁;姜银方;纪鹏;雷玉兰;罗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镇江分院;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9/26 | 分类号: | G01N29/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固定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调节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固定调节传感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管道无损检测的常规方法主要有超声、射线、磁粉、渗透和涡流技术,但是这些检测技术都有其无法克服的缺陷,例如:必须进行离线逐点检测,检测效率低下并且还要去除管道的包覆层,操作麻烦且成本高。
超声导波技术是一种在线检测技术,在一处激励就可以获得整个管道的健康状况,克服常规检测技术需要逐点检测的技术,大大提高检测效率。纵向模态导波在管道内呈轴对称型传播,在低频领域传播速度最快,接收到的缺陷回波位置位于杂波之前,纵向模态导波的这一特点成为管道超声导波检测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管道表面状况的复杂性(如锈蚀、点坑),传感器所激励的导波未能高效的传入管道,导致信号能量损失严重;另外,目前超声导波传感器固定装置只针对单一管径的设计,当管径大小变化时,则需要携带多个传感器固定装置,不仅装卸困难且耗时耗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装卸、适应不同管径的传感器固定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传感器的固定调节装置,该装置环绕设置在管道的外圆上,包括传感装置、调节装置、固定带,固定带环绕设置在管道的外圆上,沿固定带长度方向设置数个调节装置,传感装置活动设置在调节装置内部;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螺钉、夹具、挡板,夹具内部设有一夹具空腔,夹具空腔为倒“凸”字形状,在夹具空腔上端设有一同轴电缆接口孔一,在同轴电缆接口孔一两侧各设有一个调节螺钉,调节螺钉贯穿于夹具空腔内,夹具两侧面各设有一挡板;传感装置包括传感器、传感器壳体、同轴电缆接口,传感器壳体为倒“凸”字形状壳体,其上端设有同轴电缆接口,传感器包括压电元件、背衬层,压电元件浇铸于背衬层下端,压电元件的引线与同轴电缆接口连接,传感器通过背衬层固定设置在传感器壳体的下端;固定带设有数个同轴电缆接口孔二、调节螺钉孔、固定带连接孔,沿固定带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数个同轴电缆接口孔二,沿同轴电缆接口孔二的两侧从外向里分别设有数个固定带连接孔、调节螺钉孔,传感装置通过传感器壳体的倒“凸”字形状卡接于夹具的夹具空腔倒“凸”字形状内,传感装置的同轴电缆接口依次卡接于夹具的同轴电缆接口孔一、固定带的同轴电缆接口孔二内,调节螺钉穿过固定带的调节螺钉孔,调节装置通过螺钉穿过固定带连接孔设置于固定带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传感器的固定调节装置,传感器的压电元件下端设有一保护层。
前述的传感器的固定调节装置,传感器的压电元件凸出于背衬层的下端。
前述的传感器的固定调节装置,固定带为PVC材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柔韧的PVC固定带环绕在管道的外圆上,根据管径大小调节传感装置、调节装置的个数,可实现不同管径的检测,将固定带首尾相连即可固定住固定带,操作方便;通过调节螺钉可使卡接在夹具中的传感器与管道紧密贴合,同时压电元件凸出于背衬层的下端,可保证导波高效传入管道内;由于压电元件的强度不高,在其表面设有保护层,可提高压电元件的耐磨性和强度;为了消除连接线的电磁干扰,采用同轴电缆接口连接压电元件的引线,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B-B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传感装置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传感装置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传感装置的装配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A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带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传感装置1、调节装置2、固定带3,固定带3为PVC材质,其可环绕设置在管道4的外圆上,沿固定带3长度方向设置10个调节装置2,传感装置1活动设置在调节装置2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镇江分院;江苏大学,未经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镇江分院;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00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塑模具的具有卡接式固定机构的二次内抽装置
- 下一篇:电机、定子段、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