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均流装置的壳管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8438.4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9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F28F9/2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均流 装置 壳管式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均流装置的壳管式换热器,属于制冷领域。
背景技术
大型中央空调系统冷水机组水流量大,原有空调冷水机组壳管式换热器结构设计不合理,运行过程中铜管束易因水流冲击破损,影响冷水机组正常运行。壳管式换热器构成是:端盖、铜管束、壳体。其中,端盖包括分隔板、接管、冷剂侧连接法兰等;铜管束包括换热铜管、折流板、管板等;壳体包括外壳、水侧连接法兰等。水在壳体与铜管束之间腔体内流动,制冷剂在铜管内部流动,制冷时,制冷剂经膨胀阀节流后在铜管内部蒸发吸收水侧热量,对空调系统循环水制冷;制热时经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制冷剂气体经四通换向阀换向后进入壳管式换热器铜管内部,向水侧释放热量,并凝结为液体,从而对空调系统循环水制热。
现有技术中,壳管式换热器的进水口水流与铜管束方向垂直,进水口正对着U形管束的端部,在水流冲击作用下,容易引起铜管束端部处于“悬臂”状态的铜管长期颤振疲劳变形折断。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均流装置的壳管式换热器,在现有壳管式换热器结构基础上增加均流装置,降低了局部水流速度,将水流方向由与铜管束垂直冲击改为与铜管束方向平行,消除了对铜管束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带均流装置的壳管式换热器,包括端盖、铜管束、壳体;所述铜管束包括换热铜管、折流板、管板,所述壳体包括外壳、连接法兰;所述壳体的进水段设有一与壳体直径相同的稳压管,所述稳压管与换热铜管之间设有带筛网孔的分流板。
所述稳压管长度≥壳体直径的0.8倍。所述分流板为圆型不锈钢板冲孔构成。
所述分流板设有多个孔,多个孔的总过流面积≥2.5倍进水管的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均流装置的壳管式换热器,降低了局部水流速度,水流方向由垂直铜管束改为平行铜管束,显著提高水流均匀度;降低了水流对铜管束的冲击力,避免了进水水流直接横向冲击换热器铜管引起铜管疲劳变形及破裂,大幅度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壳管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管式换热器的分流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带均流装置的壳管式换热器,包括端盖1、铜管束2、壳体3。
所述铜管束2包括换热铜管、折流板4、管板5。
所述壳体3包括外壳、连接法兰,外壳一侧连接进水管9。所述壳体3的进水段设有一与壳体直径相同的稳压管6,所述稳压管6与换热铜管之间设有带筛网孔的分流板7。
所述稳压管6长度≥壳体3直径的0.8倍。
所述分流板7为圆型不锈钢板冲孔8构成,如图2所示。
所述分流板7设有多个孔8,多个孔8的总过流面积≥2.5倍进水管9的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壳管式换热器,降低了局部水流速度,将水流方向由与铜管束2垂直冲击改为与铜管束2方向平行,消除了对铜管束2的冲击。避免了进水水流直接横向冲击换热铜管引起换热铜管疲劳变形及破裂,大幅度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84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