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天用稳相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4885.2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1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正平;陈辉;张晓群;丁春风;张雪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地址: | 226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天 用稳相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天用稳相电缆。
背景技术
在外太空领域,为了实现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精确性,除了对电缆传输的相位稳定性提出要求,还要耐辐射和防紫外线。目前生产的稳相电缆采用的护套材料聚全氟乙丙烯,在几个Rad的条件下就裂解,电缆结构无法稳定,进而电缆性能,所以现有的电缆无法满足航天的运用需求。
因此,急需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稳相电缆不耐辐射的需要,提供一种一种航天用稳相电缆,使其能实现稳相、耐辐射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航天用稳相电缆,包括电缆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本体由从内向外依次由同轴的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护套组成,所述内导体为单根镀银圆铜线,所述外导体由镀银圆铜线编织而成,所述绝缘层和外导体之间设有扁带层和复合带Ⅰ,所述扁带层包覆于绝缘层外围,所述复合带Ⅰ设于扁带层和外导体之间,所述护套包括复合带Ⅱ和生料带,所述复合带Ⅱ为聚酰亚胺和聚四氟乙烯复合带,所述生料带为聚四氟乙烯生料带。
所述绝缘层由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层组成。
所述扁带层为镀银铜扁带层。
所述复合带Ⅰ为铝箔和聚酰亚胺复合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聚酰亚胺和聚四氟乙烯复合带及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组合护套结构,通过烧结工艺实现结构固化,而聚酰亚胺和聚四氟乙烯复合带本身的抗辐照能力在5×109Rad,可以有效抗击外太空的电离辐射的同时,结构稳定,用于航天领域的通讯、电子跟踪、电子对抗、电子导航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内导体,2、绝缘层,3、扁带层,4、复合带Ⅰ,5、外导体,6、复合带Ⅱ,7、生料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航天用稳相电缆,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由从内向外依次由同轴的内导体1、绝缘层2、外导体5、护套组成,所述内导体1为单根镀银圆铜线,所述绝缘层2由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层组成,所述外导体5由镀银圆铜线编织而成,所述绝缘层2和外导体5之间设有扁带层3和复合带Ⅰ4,所述扁带层3包覆于绝缘层2外围,所述复合带Ⅰ4设于扁带层3和外导体5之间,所述扁带层3为镀银铜扁带层,所述复合带Ⅰ4为铝箔和聚酰亚胺复合带,所述护套包括复合带Ⅱ6和生料带7,所述复合带Ⅱ6为聚酰亚胺和聚四氟乙烯复合带,所述生料带7为聚四氟乙烯生料带,采用聚酰亚胺和聚四氟乙烯复合带及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组合护套结构,通过烧结工艺实现结构固化,而聚酰亚胺和聚四氟乙烯复合带本身的抗辐照能力在5×109Rad,可以有效抗击外太空的电离辐射的同时,结构稳定,具有高稳相、低损耗、低驻波、宽频带、高屏蔽同时有具有抗辐射,可用于航天领域的通讯、电子跟踪、电子对抗、电子导航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48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压屏蔽铝合金电力电缆
- 下一篇:一种微型复合绝缘的稳相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