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跌落破碎LED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4310.0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9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葛世潮;葛铁汉;葛晓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锐迪生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3/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2 | 代理人: | 王凤华;苗青盛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跌落 破碎 led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照明的防跌落破的碎LED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LED灯和荧光节能灯常用玻璃泡壳,带散热器的LED球泡灯则用塑料或玻璃泡壳。玻璃具有透光率高、不会发黄、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目前不少LED的灯寿命都写着是22.8年、甚至有45.6年的。然而若用塑料泡壳,同时LED元件没有与周围环境空气完全隔绝,如此长的寿命可能难于真正实现。而用真空密封的玻璃泡壳、内充保护气体,与周围环境空气完全隔离,这样长的寿命将有可能实现。
但玻璃泡壳容易破碎,难于达到裸灯跌落试验要求。现有技术有在玻璃泡壳外加一硅胶层,且制成表面凹凸不平、以替代泡壳磨砂,减少磨砂的化学处理引起的环境污染,例如中国专利02249385.9。这样的泡壳有利于达到裸灯跌落试验的要求。
但玻璃泡壳外加硅胶层,硅胶层导热率低(仅约0.3W/m·K),玻璃泡壳外加一层硅胶层将增加玻璃泡壳的散热热阻,影响LED灯泡的散热,使LED灯泡的散热特性下降,从而影响LED灯泡的输出光通量、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之不足,提出一种泡壳导热好、发光效率高、可降低LED光源炫光防跌落破碎LED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跌落破碎LED灯泡,其具有一个真空密封透光玻璃泡壳1、LED发光源2、一个LED驱动器3及驱动器外壳4和一个电连接器5;
所述LED发光源2安装于所述真空密封透光玻璃泡壳1之内;
所述驱动器外壳4上下端分别连接所述真空密封透光玻璃泡壳1及电连接器5以构成一个LED整灯6;
所述LED发光源2的电极经电极连接线7与驱动器3输出相连接,驱动器输入经连接导线8与电连接器5相连接;所述电连接器5用于连接外电源,接通外电源,即可点亮LED整灯6;所述真空密封透光玻璃泡壳1外表面上覆盖有至少一层高导热率、高透光率的由透明介质10和高导热率高透光率光散射粉末11混合制成的软质 韧性高导热率光散射层9,该软质韧性高导热率光散射层9为聚合物基绝缘导热复合材料层。
所述透明介质10为硅胶、环氧树脂或塑料。
所述高导热率高透光率光散射粉末11为蓝宝石粉、AlN粉末或SiC等粉末。
所述真空密封透光玻璃泡壳(1)为A型泡壳、T型泡壳、C型泡壳、G型泡壳、U型泡壳、H型泡壳、或多管T型泡壳。
本实用新型的防跌落破碎LED灯具有其灯泡泡壳导热率高、散热好、透光率高、发光效率高、抗跌落破碎、容易达到裸灯泡跌落试验的要求、降低光源炫光等优点,用于制造LED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LED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管T型灯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跌落破碎LED灯泡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实施例的防跌落破碎LED灯泡,其具有一个真空密封透光玻璃泡壳1、LED发光源2、一个LED驱动器3及驱动器外壳4和一个电连接器5;
所述LED发光源2安装于所述真空密封透光玻璃泡壳1之内;
所述驱动器外壳4上下端分别连接所述真空密封透光玻璃泡壳1及电连接器5以构成一个LED整灯6;
所述LED发光源2电极经电极连接线7与驱动器3输出相连接,驱动器输入经连接导线8与电连接器5相连接;所述电连接器5用于连接外电源,接通外电源,即可点亮LED整灯6;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密封透光玻璃泡壳1外表面上覆盖有至少一层高导热率、高透光率的由透明介质10和高导热率高透光率光散射粉末11混合构成的软质韧性高导热率光散射层9,该软质韧性高导热率光散射层9为聚合物基绝缘导热复合材料层(如图1右上角剖面图所示)。
所述透明介质10为硅胶、环氧树脂或塑料。
所述高导热率高透光率光散射粉末11为蓝宝石粉、AlN粉末或SiC等粉末。
所述软质韧性高导热率光散射层9为软质高韧性光散射层,可提高玻璃泡壳的防跌落破碎能力,即使泡壳破碎,也会因为有这有软质韧性高导热率光散射层9包裹,不会让破碎玻璃外露或从泡壳外接触到泡壳内的电极,以确保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锐迪生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锐迪生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4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云计算网络虚拟化中的业务带宽扩展方法
- 下一篇:枸杞子中甜菜碱的含量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