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线性级进电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3706.3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2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都世平;王留峰;张跃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苏冶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10/38 | 分类号: | H01C10/38;H01C1/1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线性 电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位器,尤其涉及一种非线性级进电位器。
背景技术
电位器是具有三个引出端、阻值可按某种变化规律调节的电阻元件,通常由电阻体与转动或滑动系统组成,当转动或滑动系统沿电阻体转动或滑动时,在输出端即获得与位移量呈一定关系的电阻值或电压。在机加工设备中通常设有电位器用以调节设备的进给速度,设备的进给速度直接影响产品的加工质量,这就要求电位器的输出必须稳定可靠。市场上能够满足要求的电位器通常价格昂贵,且备件难觅。于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且使用稳定可靠的电位器便成为本实用新型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且使用稳定可靠的非线性级进电位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线性级进电位器,包括一电阻体和一滑臂,所述电阻体包括两组导电触点,每组导电触点由多个导电触点依次排列构成,其中一组导电触点与另一组导电触点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每两个对应的导电触点之间通过导线串联,相邻两对导电触点之间通过一电阻串联,以此形成一个串联电阻网络,该串联电阻网络的两端区分为一最高阻值端和一最低阻值端;
所述滑臂对应于两组导电触点均设置有一组滑动触点,两组滑动触点之间通过导线串联,且每组滑动触点由至少两个滑动触点并联构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电阻体可采用市面上能够购买到的2*23档级进式转换开关,该转换开关全密封了23档双层波段开关(即多刀多掷开关),触点镀银,具有先接通后断路的设计,减少了切换时产生的杂波干扰。因为所述电阻体为双层结构,故相应地将滑臂设计为两个滑动触点,使得滑臂与电阻体之间双点接触,且每个滑动触点采用至少两点并联,大大增强了滑臂和电阻体接触的可靠性。
2、上述方案中,沿所述最低阻值端向最高阻值端方向,每对导电触点与其前一对导电触点之间的电阻阻值不大于该对导电触点与其后一对导电触点之间的电阻阻值。
3、上述方案中,所述最高阻值端通过一第一滑动变阻器与一电源连接,所述最低阻值端通过一第二滑动变阻器接地。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电阻体采用双组导电触点的结构,并对应于每组导电触点均设置有一组滑动触点,每组滑动触点又由至少两个滑动触点并联构成,大大增强了滑臂和电阻体之间接触的可靠性,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所述电阻体中串联电阻网络内的电阻阻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可提供各种需要的进给速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滑动触点;Rmax、第一滑动变阻器;Rmin、第二滑动变阻器;R1~R21、电阻;P1~P22、导电触点;P1’~P22’、导电触点;Vcc、第一电源;VG、第二电源;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非线性级进电位器
参见附图1所示,包括一电阻体和一滑臂,所述电阻体包括两组导电触点P1~P22和P1’~P22’,每组导电触点P1~P22和P1’~P22’由二十二个导电触点P1~P22和P1’~P22’依次排列构成,其中一组导电触点P1~P22与另一组导电触点P1’~P22’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每两个对应的导电触点P1和P1’、P2和P2’、……、P22和P22’之间通过导线串联,相邻两对导电触点P1-P1’和P2-P2’之间通过电阻R1串联、P2-P2’和P3-P3’之间通过电阻R2串联、……、P21-P21’和P22和P22’之间通过电阻R21串联,以此形成一个串联电阻网络,该串联电阻网络的两端区分为一最高阻值端和一最低阻值端,导电触点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如十个、二十五个等。
所述滑臂对应于两组导电触点P1~P22和P1’~P22’均设置有一组滑动触点1,两组滑动触点1之间通过导线串联,且每组滑动触点1由三个滑动触点1并联构成,若每组滑动触点1由两个、四个或是更多的滑动触点1并联构成,也可达到相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苏冶重工有限公司,未经宝钢苏冶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37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抗器
- 下一篇:用于半圆形线芯的成缆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