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设有负离子发生器的车用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1726.7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5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松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刘代春 |
地址: | 400039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有 负离子 发生器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空调系统,特别是一种设有负离子发生器的车用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车用空调系统是指用于对各种运输车辆内部乘用空间进行温度和湿度调节的设施。负离子发生器是一种使空气中的游离态离子带上负电从而形成负离子的装置。例如,氧离子带上负电荷后就形成负氧离子,空气中的负离子能还原来自大气的污染物质、氮氧化物、香烟等产生的活性氧、减少过多活性氧对人体的危害;中和带正电的空气飘尘无电荷后沉降,使空气得到净化。因此,负离子还具有空气净化的效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交通工具的乘用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即需要在对车内温度湿度调节的同时还需要提高车内空气质量,通过向车内空间输送负离子,通过负离子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是一种较佳选择。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在车内设置带负离子发生器的空气净化器,另一种是负离子发生器与车用空调系统结合,以实现在调节车内空气温度、湿度的同时增加负离子含量,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虽然在车内设置带负离子发生器的空气净化器的方式能有效改善车内空气质量,但需设置一独立的装置,不仅需要占用一定空间,同时还会影响车内的美观,于是,将负离子发生器与空调系统结合自然形成了一种发展趋势。现有技术中,负离子发生器与空调系统的结合通常是在车用空调的送风通道上设置负离子发生器,发生器的电极针按两种方式设置,一种是设置在送风通道内,另一种是设置在送风口的栅格上。两种方式各有优劣,电极针设置在送风口栅格上,显然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可全部进入了乘用空间,但因电极针处于暴露状态,容易被驾乘人员触碰到,容易感受到瞬间被电击的感觉,存在驾驶安全隐患或不舒适感;而电极针设置在送风通道内而处于隐蔽状态,不会被驾乘人员触碰到,无安全隐患,但一部分负离子在通道内被吸附,实际输送到乘用空间的负离子量有限,为提高乘用空间内负离子量,唯一途径是提高发生器的负离子发生量。现有负离子发生器通常是在发生器的基板上设置多个平行的电极针,通过电极针的尖端放电原理实施对空气中释放负电荷,使游离于空气中的离子带负电成负离子。在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的空间内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可通过专用仪器测定,衡量负离子含量大小的指标是空气中负离子浓度的大小,同样,评价负离子发生器性能也是通过在距离发生器的设定位置检测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浓度高,则性能好,反之,则性能差。显然,评价设有负离子发生器的空调系统的空气净化质量效果实在车内设定位置测定负离子浓度。评价原则同前。一种负离子发生器的负离子产生量与电极针数量、负电压的高低呈正相关,其检测位置的负离子浓度除与发生器的负离子产生量正相关外,还与检测位置与发生器的距离负相关。现有负离子发生器是通过在基体上设置多个平行的碳纤维束或金属电极针,利用碳纤维束或金属尖端放电原理释放负电荷而使空气中的离子形成负离子。当碳纤维束或金属电极针数量越多、电源负电压越高,产生的负离子量越多,反之,负离子量则越少。因此,通常是通过提高电源负电压和增加电极针数量的方式提升发生器的性能。但在相同截面尺寸下,电极针的数量越多,相邻电极针之间的距离越小,电极针在放电时,相邻电极针之间的空气越容易被击穿而产生电弧,使空气中形成臭氧,相反会减少负离子发生量。同时,虽然低浓度的臭氧可消毒杀菌,但超标浓度的臭氧却会对人体造成诸多伤害。同理,负电压越高,在负极针距离相同的情形下,越容易形成臭氧。为此,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车内乘用空间的负离子浓度的设有负离子发生器的车用空调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设有负离子发生器的车用空调系统,包括空调系统设有的送风通道,送风通道内设有负离子发生器的多个电极针,电极针由针座固定连接在支架上,支架与所述送风通道内壁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电极针形成球形放射状的花束式结构,电极针的朝向与所述送风通道内的送风风向夹角小于90°,位于前端的电极针针尖与送风格栅内侧面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松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松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17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引线的吸附式激光导引水平仪
- 下一篇:一种制动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