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9990.7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7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宜穆;刘俊男;张峻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黄艳;潘培坤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磁性元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有些电子装置需要通过触碰屏幕来操控,例如平板电脑,但当使用者需要将电子装置的屏幕直立于桌面时,就需要利用外接的支撑构件来辅助,然而传统的支撑构件具有不易固定的问题,因此在使用上并不方便。有鉴于此,如何改善传统电子装置的支撑构件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一般电子装置(如平板电脑)不易直立于平面的问题,提出一种包含磁性元件的电子装置,利用此种电子装置可使支架确实定位并作为支撑之用,可避免传统支撑构件不易固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基座、一显示模块、一支撑件、一第一磁性元件以及一第二磁性元件。基座具有一第一侧以及一第二侧,显示模块枢接于第一侧,支撑件枢接于第二侧,第一磁性元件设置于显示模块上,而第二磁性元件设置于支撑件。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通过磁力相互吸引,且第二磁性元件以可活动方式抵接显示模块,使支撑件得以支撑显示模块,并使显示模块与基座之间形成一第一角度,而支撑架与基座之间形成一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电子装置还包括一输入单元,连接前述基座的第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磁性元件为长条状。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电子装置还包括一第三磁性元件,设置于显示装置上。第三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通过磁力相互吸引,且第二磁性元件以可活动方式抵接显示模块,使支撑件得以支撑显示模块,并使显示模块与基座之间形成一第二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磁性元件还包括一本体与一摩擦元件,该摩擦元件套设于本体,且该摩擦元件的具有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磁性元件抵接显示模块的表面为一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支撑件具有一中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夹角介于25°~75°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显示模块具有一触控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可使支架稳定地在平面上支撑,并且容易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中设置在支撑件末端的第二磁性元件抵接显示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图3A、图3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3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4A~图4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5A、图5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以及外接设备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基座
11第一侧
12第二侧
20显示模块
21触控面板
30支撑件
40第一磁性元件
42第三磁性元件
50第二磁性元件
51本体
52摩擦元件
70外接设备
α1第一角度
α1第二角度
β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包括一基座10、一显示模块20以及一支撑件30。基座10具有一第一侧11和一第二侧12,显示模块20枢接于第一侧11,而支撑件20枢接于第二侧12,且第一侧11与第二侧12相对。
接着请一并参阅图1、图2,其中图2是表示图1中设置在支撑件30末端的一第二磁性元件50抵接显示模块20的局部剖视图。如图2所示,一第一磁性元件40设置于显示模块20内部,而一第二磁性元件50则设置于支撑件30的一端。通过第一磁性元件40与第二磁性元件50之间的磁力相互吸引,第二磁性元件50可抵接显示模块20,使支撑件30相对于显示模块20保持在一固定位置,从而支撑显示模块2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元件50包括一本体51及一摩擦元件52,摩擦元件52套设于本体51外侧表面,因此可与显示模块20之间产生摩擦力,使显示模块20与第二磁性元件50之间不易产生相对滑动,其中,摩擦元件52具有橡胶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99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力百叶式动力机
- 下一篇:履带运动式海流发电装置及其发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