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残液的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9252.2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3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牛红伟;郜时旺;刘练波;王金意;张竹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4 | 分类号: | F23G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9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系统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残液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的使用会带来大量污染物及CO2的排放,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我国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燃煤,而超过50%的煤炭消费用于火力发电,严峻的现实使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煤电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燃煤电厂CO2排放强度大,相对集中,在电厂进行CO2的捕集是实现碳减排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以碱性醇胺类吸收溶剂为主的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在化工行业已经成熟,类似的技术也已在燃煤电厂展开示范。虽然,碱性醇胺类吸收溶剂本身的腐蚀性不强,但其降解产物(尤其是氧化降解产物)往往腐蚀性很强。由于电厂烟气中除含有N2和CO2外,还含有O2、SO2、NOx等气体,这些气体会与二氧化碳捕集吸收溶液中的碱性醇胺类吸收溶剂反应,生成一系列的碱性胺盐,如甲酸盐、草酸盐、硫酸盐、盐酸盐、乙酸盐、硫代硫酸盐等,通常称为热稳定性盐(HSAS)。热稳定盐等污染物对钢材与CO2反应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造成设备的腐蚀,特别是燃煤烟气中SO2和O2含量较高,碱性醇胺类吸收溶剂的降解和设备腐蚀更为严重。因此,需定期对系统中的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溶液进行回收处理,而浓缩热稳定盐等污染物的残液较为粘稠,流动性不好导致处理困难,一般需人工罐装运送至专业公司进行处理,费时费力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残液的处理系统,适用于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从而优化目前使用的燃烧后捕集二氧化碳的化学吸收法工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残液处理简单彻底等特点。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残液的处理系统,包括溶液回收器3,所述溶液回收器3的顶部一侧经过第一调节阀门2与含有热稳定盐的吸收溶液1的管路相连通,在所述溶液回收器3一端设置换热管20,换热管20一端伸入溶液回收器3内,另一端顶部经过第五调节阀门5与蒸汽管网4相连通,底部经过疏水器6与电厂疏水管网7相连通,所述溶液回收器3的顶部经过第二调节阀门8与再生塔9相连通,底部经过第四调节阀门17与残液收集箱10相连通,所述残液收集箱10的底部通过升压泵14与锅炉16的燃烧室相连通,所述残液收集箱10上端一侧经过第三调节阀门12与电厂工业水管网相连通。
所述残液收集箱10的顶端设置有搅拌器13。
在残液收集箱10与锅炉16的燃烧室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雾化喷嘴15。
所述换热管20为U型换热管。
上述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残液的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含有热稳定盐的吸收溶液1通过第一调节阀门2由顶部进入溶液回收器3,通过第一调节阀门2调节溶液回收器的液位19,蒸汽管网4中的蒸汽通过第五调节阀门5进入换热管20,换热管20内的蒸汽加热含有热稳定盐的吸收溶液1后转换为冷凝水经过疏水器6后回用至电厂疏水管网7,溶液回收器3顶部出来的溶液气体经第二调节阀门8调节溶液回收器3的压力后进入再生塔9;溶液回收器3底部流出的残液经过第四调节阀门17进入残液收集箱10至预设液位,工业水11经过第三调节阀门12进入残液收集箱10至预设液位,通过第四调节阀门17和第三调节阀门12按需要调节残液收集箱的液位18,然后,启动残液收集箱10顶部设置的搅拌器13进行搅拌,搅拌均匀的稀释残液通过升压泵14升高压力后经由雾化喷嘴15喷入锅炉16的燃烧室进行燃烧,转化为水、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及少量硫氧化物类常规燃烧产物,随锅炉烟气一起进入后序的脱硝、脱硫及脱碳工段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92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多晶硅电池片表面缺陷与沾污检测设备
- 下一篇:新型憎水性在线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