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褐煤或低变质长焰煤的烘干或低温干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8886.6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9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蔡京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京鹏 |
主分类号: | C10B53/04 | 分类号: | C10B53/04;C10B57/10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钟毅虹 |
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褐煤 变质 长焰煤 烘干 低温 干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炭烘干领域,尤其是涉及褐煤和低变质长焰煤的烘干或低温干馏领域。
背景技术
多年来国内外对于降低褐煤和低变质长焰煤的水份,提高煤质的技术工艺做了大量研究试验,采用的方法种类繁多,但还没有成熟的技术流程,存在诸多弊端,主要有:①.烘干后的煤还是完全具有褐煤的缺点,易自燃、风化、易吸水返潮。②.干法烘干因褐煤燃点低,烘干时热风与煤直接接触,危险性大,易着火甚至爆炸;尾汽夹带煤粉,环境污染控制程度差;湿法(蒸汽)烘干时,蒸汽用量大,耗能大,生产成本高,且设备造价昂贵。③.烘干设备复杂,难以大型化生产,投资成本高,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褐煤或低变质长焰煤的烘干或低温干馏装置。该装置烘干或低温干馏后的物料水份降低显著,特别是褐煤或低变质长焰煤,其回吸极小,不发生自燃、风化,单位发热量大幅度提高;体积大幅度缩小,颗粒强度增加;物料中蒸发的水份可以大部分以冷凝水形式排出,环保易于控制,汽化热部分回收利用,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造价低,易于大批量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一种褐煤或低变质长焰煤的烘干或低温干馏装置,该装置的隧道式烘干室的顶部设有多个尾气排放孔,底部设有一个以上的冷凝水排放口;该隧道式烘干室的进料端部为低温段,出料端部为高温段,于高温段设有热风或蒸汽进入口;该装置的装料车速度可控,并自进料端部向出料端部移动装设在隧道烘干室内;该装置的金属料管设置有多个,并间隔装设在装料车上,且每个金属料管上均设有透气孔。
进一步,该装置还包括一输出温度、流速和流量可控的热风或蒸汽的换热器该换热器设置隧道式烘干室外,并连通隧道式烘干室的尾气排气孔和热风或蒸汽进入口。
进一步,金属料管上的透气孔的孔径小于等于5mm。
进一步,金属料管上的每1m高度上设置有1-2个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将物料(褐煤或低变质长焰煤的颗粒)装在金属料管中,由换热器输出的热媒(热风或蒸汽)并不接触煤颗粒,使易燃物料(褐煤或低变质长焰煤的颗粒)在干燥过程中不接触氧气,不产生燃烧、爆炸的危险性。金属料管固定装设在装料车上,可实现物料相对静止性的烘干,特别有利于褐煤或低变质长焰煤颗粒的改性,体积缩小,强度增加,不返潮,不自燃,不粉化。本实用新型装料车为速度可控,换热器输出的热风或蒸汽的温度、流速和流量可控,有效保证褐煤颗粒在最佳的温度和时间下烘干,物料中的水份大部冷凝成水后排出,汽化潜热大部回收,环保易于控制。本实用新型烘干系统易于大型化批量生产,工业化运用程序简单,设备造价低,生产成本低,社会成本低。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烘干或低温干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一种褐煤或低变质长焰煤的烘干或低温干馏装置,该装置包括有隧道式烘干室1、装料车2、金属料管3及换热器4。
所述隧道式烘干室1的顶部设有多个尾气排放孔11,底部设有一个以上的冷凝水排放口12。所述隧道式烘干室内从进料端到出料端是一个由低温向高温渐近的保温空间。也就是,隧道式烘干室1的进料端部为低温段,隧道式烘干室1的出料端部为高温段,中间部分为温度提升段。本实用新型在隧道式烘干室高温段的位置设置热风或蒸汽进入口13。
所述装料车2速度可控,且设置为多个,装料车自进料端部向出料端部移动装设在隧道烘干室1内。所述装料车2可以设定好的速度通过牵引机或顶车等驱动设备滑行在隧道烘干室1内设有的轨道14上。
所述金属料管3可为一个,或多个间隔装设在每台装料车2上,以随装料车2一体移动,金属料管3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缝隙,以利于通风。金属料管3可以是圆柱状,也可以是方柱状。每个金属料管3上均设有透气孔31,以便烘干和低温干馏时排出水蒸汽或其它气体。透气孔31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多,以避免加热时空气大量进去引起燃烧,因此最佳的,金属料管3上的每1m高度上设置有1-2个透气孔,且透气孔的孔径小于等于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京鹏,未经蔡京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88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蠕变的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抽屉式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