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钵体机插秧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8204.1 | 申请日: | 2013-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1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董行芳;张永发;刘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发;董行芳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 |
代理公司: | 佳木斯市华镕专利事务所 23204 | 代理人: | 韩栋林 |
地址: | 154822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钵体机 插秧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钵体机插秧盘。
背景技术:目前,现有的水稻育苗秧盘结构设计不合理,秧盘大多为平盘秧盘,秧盘底部没有钵坑,插秧过程中容易破坏秧苗的根系,导致死秧,缓苗慢,秧盘上没有突棱,不利于根系的生长,插秧过程容易撕根,缓苗需要5—7天,时间长,不利于秧苗的生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钵体机插秧盘,它主要解决了现有的水稻育苗秧盘大多为平盘秧盘,秧盘底部没有钵坑,插秧过程中容易破坏秧苗的根系,秧盘上没有突棱,不利于根系的生长,插秧过程容易撕根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钵体机插秧盘由:秧盘框架、突棱、钵坑、排水孔构成。在秧盘框架内均匀排列设有数个突棱,突棱为棱锥体,在每四个突棱的中间位置设有钵坑,钵坑的底面上开有排水孔。该产品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由于在秧盘上设有突棱和钵坑,播下的种子生根后主根在钵坑内,根系生长后聚钵,插秧过程不损伤根系,不需缓苗,不需补秧,不漂秧,返青快,秧苗入土深浅适宜,低节位分蘖早,分蘖多,根系生长发达,秸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钵体机插秧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钵体机插秧盘突棱的横向剖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钵体机插秧盘突棱的纵向剖视图。
1—秧盘框架 2—突棱 3—钵坑 4—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钵体机插秧盘由:秧盘框架1、突棱2、钵坑3、排水孔4构成。在秧盘框架1内均匀排列设有数个突棱2,突棱2为棱锥体,在每四个突棱2的中间位置设有钵坑3,钵坑3的底面上开有排水孔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发;董行芳,未经张永发;董行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82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单片机的室内新型浇花器
- 下一篇:一种耐火型强支撑三芯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