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阻燃无纺布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6280.9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0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波;潘锋芳;罗耀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之族(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24 | 分类号: | B32B5/24;B32B33/00;D06C23/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秀梅 |
地址: | 3622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无纺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燃无纺布。
背景技术
自无纺布面世以来,无纺布以其良好的透气性、各向同性、快速成布以及低廉的生产成本等优势迅速受到广大生产厂商和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无纺布的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其中在家居装饰、汽车内饰、箱包外装饰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应用材料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对无纺布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纯的无纺布在功能性方面就略显不足。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就要求我们对无纺布材料纤进行相应的改性。
无纺布大多采用合成纤维为基材,而普通的合成纤维防火性能普遍较差,这就限制了其在高档家居面料领域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阻燃性能优异、织物风格独特、外观立体感强以及具有保暖效果的阻燃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阻燃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纺布层和粘合在无纺布层顶面的阻燃层。
优选地,所述无纺布层经过压花整理,其表面形成有花纹。
优选地,所述纺布层下方设有保暖层。
优选地,所述阻燃层厚度为10-30μm。
优选地,所述保暖层厚度为50-100μm。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在无纺布层的顶面设置阻燃层,能够在无纺布遇火受热时,起到防火阻燃的作用,同时对无纺布层进行压花整理使其表面形成花纹,使得阻燃无纺布表面形成凹凸感明显的纹理效果和明暗光泽,提升其附加值和美感,使其拥有更广的应用范围。
(2)无纺布层底面设置保暖层,提高无纺布的保温性能,使其用途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阻燃整理剂附着图(A)及阻燃效果示意图(B)。
图3是阻燃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阻燃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层1、阻燃层2和保暖层4。
无纺布层1是由聚合物切片通过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的。无纺布层1经过压花整理,采用高温热辊压花的工艺,使其表面形成有压花整理时突辊压花形成的花纹,即为图1所示的凹槽11。
无纺布层1的纤维表面还附着有阻燃整理剂3。这是将无纺布层1以完全浸没的方式浸轧于浓度为5%-10%的含硼类阻燃整理剂的水溶液中,经烘干焙烘后而形成的。阻燃整理剂3通过物理吸附和范德华力附着在纤维的表面上。
阻燃层2为含有水合物22的水性涂层粘合剂,通过干法直接涂覆在无纺布层1的顶面。阻燃层2厚度为10-30μm,其中的水合物22诸如Al2O3·3H2O等。阻燃层2表面形成有凹槽21,其为涂层粘合剂溶水挥发后下陷形成的明暗花纹。
保暖层4设置在无纺布层1的底面,其为羊毛层,厚度50-100μm,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当阻燃无纺布遇火受热时,阻燃层2中富含的水合物22吸热脱水、相变或热分解,能够有效的降低无纺布层1的表面温度,同时附着在无纺布层1纤维表面的阻燃整理剂3受热熔融,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薄膜31,能够有效的阻隔氧气,起到很好的阻燃效果。
本实用新型改善现有合成纤维无纺布防火性能较低的缺点,阻燃整理剂的加入提高无纺布的防火阻燃性能。一方面采用含硼类阻燃整理剂浸轧,使阻燃整理剂均匀的分布在织物纤维表面,在织物受热时,阻燃整理剂会在纤维表面形成玻璃状的膜,能够有效的阻挡氧气介入,起到阻燃作用;另一方面无纺布层表面阻燃层中所含水合物如Al2O3·3H2O等在无纺布受热时通过脱水和分解吸收热量,降低织物表面温度,起到离火自熄的阻燃效果。另外采用压花后涂层的整理方式能够使无纺布表面形成凹凸感明显的纹理效果和明暗光泽,提升其附加值和美感,使其拥有更广的应用范围。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之族(中国)有限公司,未经龙之族(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62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表面带有纳米合金的箱包壳体
- 下一篇:履带式农机驱动机构的升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