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冬虫夏草菌丝浅层静置液体培养立体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4724.5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6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朱越雄;郑小坚;潘中华;文雯;杨婉琳;贡成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冬虫夏草 菌丝 浅层静置 液体 培养 立体 支撑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冬虫夏草菌丝浅层静置液体培养立体支撑架。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珍贵药材中的一种真菌类生物,含有二十多种氨基酸及多糖等药效成分,具有强壮滋补,防止细胞老化,增强身体机能的作用;其独有的虫草酸,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免疫增强调节剂,可激发身体的免疫活性,有抑制及杀伤肿瘤及抗癌作用;多糖对机体也具有免疫增强和调节作用。它与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滋补中药。
食用菌的液体培养一般用于生产液体菌种,具有培养时间短、生长快、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目前液体菌种的制作,多采用深层发酵法或震荡培养法,这些都要求有相应的设备,技术标准也较高。用发酵罐生产液体菌种,每次量大而快速,但因液体种不能久贮,菌液种培养后必须很快用完,这制约了它的推广应用。而用简单易行的浅层静置方法培养出液体菌种,才能方便推广。而在浅层液体静置培养中菌丝常常会因为沉入液下而使其供氧量减少,因而减缓生长速度。如果既能使菌丝获得支撑,又能很好的吸收到养分,将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目前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主要有应用虫体或用固体培养机质培养,主要目的为获取其子实体,我们的实验结果证实在液体培养基质中同样能够培养出冬虫夏草子实体,由于子实体培养的前期是菌丝培养,菌丝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子实体的生长。而冬虫夏草菌丝浅层静置液体培养立体支撑架除了可以有效的支撑菌丝的生长外,尚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扩大菌丝的生长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在浅层静置液体培养中高效培养冬虫夏草菌丝以促进子实体生长的立体支撑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冬虫夏草菌丝浅层静置液体培养立体支撑架,包括圆筒状支撑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方的片状弧形架体,所述支撑体、架体上均匀分布有镂空格。
上述技术方案中,镂空格的设置是为了扩展冬虫夏草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空间。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架体底部延伸有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架体还配合设置有第一滤纸片,所述第一滤纸片贴合设置在所述架体内侧面,并且沿所述连接部延伸至所述支撑体底部。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体还配合设置有第二滤纸片,所述第二滤纸片贴合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方,并且沿所述支撑体外侧面延伸至所述支撑体底部。
冬虫夏草菌丝及子实体培养支撑架的使用方法:
1.准备好已灭菌的带盖培养瓶,在培养瓶中加入适当的培养液;
2.将第一滤纸片放到架体内侧,保证第一滤纸片底部到支撑体底部,将第二滤纸片放到支撑体上方,保证第二滤纸片外边缘到支撑体底部;
3.将食用菌菌丝培养支撑架放入培养瓶内,确保第一滤纸片、第二滤纸片的底部浸入培养液;
4.在支撑体上方的第二滤纸片上放置冬虫夏草菌种,盖合瓶盖;
5.在一定的温度与弱光下静置培养使菌丝生长至一定程度后,转换为强光培养以诱导子实体的生长。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液体培养冬虫夏草菌丝及子实体,能够减少培养过后的清理工作量,干净卫生;
2、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撑架立体培养冬虫夏草菌丝,在有限的体积内高效地培养冬虫夏草菌丝以促进后续的子实体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架体和支撑体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其中:1、支撑体;2、架体; 3、镂空格;4、连接部;5、第一滤纸片;6、第二滤纸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冬虫夏草菌丝浅层静置液体培养立体支撑架,包括圆筒状支撑体1,固定设置在支撑体1上方的片状弧形架体2,支撑体1、架体2上均匀分布有镂空格3。
架体2底部延伸有连接部4连接支撑体1。
架体2还配合设置有第一滤纸片5,第一滤纸片5贴合设置在架体2内侧面,并且沿连接部4延伸至支撑体1底部。
支撑体1还配合设置有第二滤纸片6,第二滤纸片6贴合放置在支撑体1上方,并且沿支撑体1外侧面延伸至支撑体1底部。
冬虫夏草菌丝浅层静置液体培养立体支撑架的使用方法:
1.准备好已灭菌的带盖培养瓶,在培养瓶中加入适当的培养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47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
- 下一篇: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贴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