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随钻测斜仪安全吊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3873.X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1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军;袁建平;张权;付瑜;王正;高明霞;陈小元;蒋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江苏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9/00 | 分类号: | E21B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利国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随钻测斜仪 安全 吊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钻井辅助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无线随钻测斜仪安全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随钻测斜仪下入井内使用,通常有两个关键步骤。其一:把无线随钻测斜仪从地面吊上钻台;其二:无线随钻测斜仪在井口安装打捞杆并用打捞杆将仪器放入无磁钻铤内。通常的做法是将仪器用棕绳绑住,用起吊气葫芦将仪器吊上钻台,绑定仪器的绳结有很强的人为因素,并不能保证每人每次都能牢固地固定仪器,因此存在仪器滑脱的安全问题,此类事故一旦发生,轻则损坏仪器,重则伤害人身。另一方面,在井口安装打捞杆时,井口固定仪器采用管钳夹持,这种固定方式也存在较大的人为因素,一旦夹持失败,仪器就会掉入无磁钻铤内部。这样就需要起卸无磁钻铤,取出仪器,不仅耽误钻井时间而且有的时候也会造成仪器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无线随钻测斜仪安全吊装装置,使用快捷方便,减少人为因素,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线随钻测斜仪安全吊装装置,包括卡在无线随钻测斜仪两侧的左半模和右半模,所述左半模和右半模的相向端面中部对称设有半圆柱状凹槽,两所述半圆柱状凹槽共轴线且合围构成圆柱状型腔,所述圆柱状型腔的内径与所述无线随钻测斜仪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右半模的下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所述左半模的下端,所述右半模的上端通过锁紧螺钉和锁紧螺母与所述左半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左半模和右半模的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手柄,两所述手柄的中心线位于一条直线上且与所述圆柱状型腔的轴线垂直相交,两所述手柄上分别设有穿绳孔,吊绳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穿绳孔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安装前,松开锁紧螺母,使右半模绕铰接轴转动而打开,放入无线随钻测斜仪后,重新合上右半模,使左半模和右半模合围后分别卡紧在无线随钻测斜仪的两侧,然后重新拧紧锁紧螺母将无线随钻测斜仪与左半模和右半模固定,吊绳两端分别固定在手柄的穿绳孔处,把吊绳挂在起吊气葫芦上,无线随钻测斜仪便可顺利吊上钻台;在井口安装打捞杆时,该装置及夹紧的仪器可以一起坐落在井口的无磁钻铤上;无线随钻测斜仪的装夹方便快捷,固定可靠,人为因素少,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线随钻测斜仪安全吊装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1.左半模;2.右半模;3.圆柱状型腔;4.手柄;4a.穿绳孔;5.铰接轴;6.锁紧螺钉;7.锁紧螺母;8.垫片;9.吊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随钻测斜仪安全吊装装置,包括卡在无线随钻测斜仪两侧的左半模1和右半模2,左半模1和右半模2的相向端面中部对称设有半圆柱状凹槽,两半圆柱状凹槽共轴线且合围构成圆柱状型腔3,圆柱状型腔3的内径与无线随钻测斜仪的外径相适配,右半模2的下端通过铰接轴5铰接在左半模1的下端,右半模2的上端通过锁紧螺钉6和锁紧螺母7与左半模1的上端固定连接;左半模1和右半模2的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手柄4,两手柄4的中心线位于一条直线上且与圆柱状型腔的轴线垂直相交,两手柄4上分别设有穿绳孔4a,吊绳9两端分别固定在穿绳孔4a处。
安装前,松开锁紧螺母7,使右半模2绕铰接轴5转动而打开,放入无线随钻测斜仪后,重新合上右半模2,使左半模1和右半模2合围后分别卡紧在无线随钻测斜仪的两侧,然后垫上垫片8并拧紧锁紧螺母7将无线随钻测斜仪与左半模1和右半模2固定,吊绳9两端分别固定在手柄4的穿绳孔4a处,把吊绳9挂在起吊气葫芦上,无线随钻测斜仪便可顺利吊上钻台;在井口安装打捞杆时,该装置及夹紧的仪器可以一起坐落在井口的无磁钻铤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江苏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江苏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38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镶有托玛琳磁疗芯片的保健头巾
- 下一篇:一种富硒虫草花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