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平进电铝电解槽的电极移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2910.5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0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梁学民;冯冰;王有山;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08 | 分类号: | C25C3/08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0002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平 进电铝 电解槽 电极 移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槽,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平进电铝电解槽的电极移动机构,属于电解槽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化生产的铝电解槽一直采用垂直进电的方式,直流电从水平配置的阳极垂直进入电解槽的电解质层、铝液层和阴极,这种电解槽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一是受电磁场的影响大,电流效率最高只能达到95%左右,槽电压保持4.0V左右才能使电解槽工作稳定,从而使电解槽的电能效率仅有50%左右;二是垂直出电电解槽阳极导电面积大,单位面积产量低,三是电解槽母线配置比较复杂,需要较多的导电材料配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以上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平进电铝电解槽的电极移动机构,用以解决电解槽垂直进电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平进电铝电解槽的电极移动机构,包括进电电极、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支撑框架、固定在横梁上的导轨、电极固定夹具、电极固定杆和动力机构,电极固定杆的两端放置在两条导轨上可滑动,电极固定夹具焊接在对应的电极固定杆上,进电电极横向水平排列并固定在对应的电极固定夹具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固定杆之间设有动力机构,在导轨的一端固定有一固定杆,固定杆与相邻的电极固定杆之间设置有动力机构。
所述的电极固定杆两端的下部设有与导轨匹配的凹槽,通过该凹槽与导轨滑动连接,电极固定杆可在导轨上沿着导轨方向滑动。
所述的动力机构为下列方式中的一种:①动力机构为气压装置,包括气泵和气压缸;② 动力机构为电动推杆;③动力机构为液压装置,包括液压缸和油壶;④动力机构为丝杠。
所述的横梁的侧面或者下面设有用于吊装铝电解槽密封板的吊耳。
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供电方式简单,电磁危害小。
在端阳极和端阴极之间插入许多双极,以电压的形式供电,电流不必太大,磁场的危害可以避免。
(2)节电效果显著,设备产出率高。
双极之间可以有很小的极距,降低槽电压;每个极板上都析出铝,大大提高了设备产出率。
(3)节约母线,经济性好。
中部的电极直接浸入电解质中,节省了连接母线,降低了母线压降。
(4)电极可以沿着导轨水平移动,电流在电极之间是水平流动的,避免了电流的垂直流动,使得铝液层不经过电流,大幅提高电流效率,提高电解铝的生产效率,电极水平排列的方式便于拆卸发生故障的电极而不影响电解铝生产的继续,避免了因为电极故障停电检修带来的生产效率的降低及电能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水平进电铝电解槽的电极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横梁,2是导轨,3是电极固定夹具,4是电极固定杆,5是动力机构,6是吊耳,7是立柱,8是固定杆,9是进电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一种水平进电铝电解槽的电极移动机构,含有进电电极9,包括立柱7和横梁1组成的支撑框架,还包括导轨2、电极固定夹具3、电极固定杆4和动力机构5,四个立柱7安装在电解槽壳的四个角部,横梁1把立柱7连接成一个整体框架,导轨2有两条,相互平行,安装在相互平行的横梁1的上方,电极固定杆4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导轨2上面,电极固定杆4两端的下部设有与导轨2匹配的凹槽,通过该凹槽与导轨2滑动连接,电极固定杆4可在导轨2上沿着导轨方向滑动,在导轨2一端固定一个固定杆8,提供支撑作用,固定杆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导轨2上,固定杆8与相邻的电极固定杆4之间设置有动力机构5,电极固定夹具3焊接在对应的电极固定杆4一侧,动力机构5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电极固定杆4之间,在导轨2所在的横梁1下方设有用于吊装铝电解槽密封板的吊耳6,动力机构5采用气压装置,进电电极9水平排列并固定在对应的电极固定夹具3上。在最外端的两个进电电极上分别接入阳极母线和阴极母线,通入电流后,电流沿着水平方向流动,两端电极之间的电极在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变为阳极和阴极,在通电过程中这些极板也会析出铝。动力装置采用气压装置并且连接在相邻极板之间,前端的电极消耗量很大需要更换后,启动后端的气压装置往前伸出一段距离推动下一个电极块补缺空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轻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29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