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耦合动力智能式冷热电联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9474.6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1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福;佟宪良;韩东江;邱敬乐;黄锴;陈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耦合动力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6/18 | 分类号: | F02C6/18;F25B1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2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动力 智能 热电 系统 | ||
1.一种耦合动力智能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组成包括:燃气轮机,其特征是:其组成还包括:空气涡轮膨胀供冷机、耦合变频发电机、耦合变频电动机、循环水和蒸汽发生装置、永磁磁力耦合联轴器,带有水套的空气预热器,所述的空气预热器与压气机入口分流器连接,所述的压气机入口分流器分别与供冷系统压气机、燃气轮机压气机连接,所述的供冷系统压气机通过流量分配阀与供冷系统换热器连接,所述的燃气轮机压气机通过所述的流量分配阀与带有水套的回热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动力智能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供冷系统换热器与供冷系统冷涡轮连接,回冷器与所述的供冷系统冷涡轮连接,所述的供冷系统冷涡轮与永磁磁力耦合联轴器A连接,所述的永磁磁力耦合联轴器A与耦合变频电动机连接,所述的耦合变频电动机与永磁磁力耦合联轴器B连接,所述的永磁磁力耦合联轴器B与所述的供冷系统压气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动力智能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回热器与燃烧室连接,所述的燃烧室通过蒸汽发生系统的射流降温增压器与燃气轮机涡轮连接,所述的燃气轮机涡轮与永磁磁力耦合联轴器D连接,所述的永磁磁力耦合联轴器D与耦合变频发电机连接,所述的耦合变频发电机与永磁磁力耦合联轴器C连接,所述的永磁磁力耦合联轴器C与所述的燃气轮机压气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耦合动力智能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回热器与供热系统换热器连接,所述的供热系统换热器与所述的空气预热器连接,所述的空气预热器的水套通过水泵B与水箱连接,所述的水箱与水泵A连接,所述的水泵A与所述的供冷系统换热器连接,所述的供冷系统换热器与所述的燃气轮机涡轮的水套连接,所述的燃气轮机涡轮的水套与所述的燃烧室的水套连接,所述的燃烧室的水套与汽包连接,所述的汽包分别与所述的回热器的水套、所述的射流降温增压器连接,所述的回热器的水套与所述的供热系统换热器的水套连接,所述的供热系统换热器的水套与所述的空气预热器的水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耦合动力智能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永磁磁力耦合联轴器包括导体转子、永磁体转子,所述的导体转子与电机轴连接,所述的永磁体转子与负载轴连接,所述的永磁磁力耦合联轴器通过电机一端的导体和负载一端的永磁体之间的感应磁场相互作用产生转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耦合动力智能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导体转子、所述的永磁体转子的结构采用气体润滑轴承作为润滑支撑形式,在所述的燃气轮机压气机、供冷系统压气机、供冷系统冷涡轮或所述的燃气轮机涡轮的叶轮两端设置轴承支撑位置支撑,在所述的耦合变频发电机转子的两端和所述的耦合变频电动机的两端设置轴承支撑位置支撑;所述的气体润滑轴承采用静压、动压和动静压混合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耦合动力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耦合动力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947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