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多级防水导轮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9193.0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6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东;张政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H7/26 | 分类号: | B23H7/26;B23H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往复 电火花 切割 机床 多级 防水 导轮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尤其是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用于电极丝支撑及定位从而使之平稳运动的导轮组件,具体地说是一种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用多级防水导轮组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中对电极丝进行定位及传动的导轮组件是机床的关键部件之一,也是维持电极丝空间位置精度要求的关键部件,而如何延长导轮组件中轴承的使用寿命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在使用时,钼丝在导轮之间作上下运转,对加工工件进行高频放电,钼丝同时又必须在充分的工作液环境下进行冷却,在加工过程中放电后将产生大量的微米级的金属蚀除产物微粒,并且悬浮在工作液中,如果导轮组件不能做到对工作液较好的防护作用,金属蚀除产物微粒将随工作液进入导轮内部的轴承中,由于放电蚀除产物具有很高的硬度,并且加工过程中,轴承在做高速旋转(大约6000~8000rpm),因此轴承将在类似于磨料的金属蚀除物中很快磨损,从而使导轮的轴向窜动和径向跳动加大,大大降低了电极丝空间位置的精度和稳定性。目前具有多次切割功能的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业内俗称“中走丝”)的精度保持性较低,与导轮因为轴承磨损后对电极丝定位精度的降低是密切相关的。而目前使用的导轮组件结构(如图1所示)在切割过程中,工作液中的蚀除产物将随着工作液沿着导轮的侧壁直接进入组件内部的轴承中,从而大大降低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为此虽有在组件中通过导轮座上增加凸环的方式以阻挡工作液进入导轮组件的设计,但由于阻挡工作液的效果有限,对于轴承寿命的提高仍然不显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用电极丝定位导轮组件中的轴承易受到带有蚀除产物的工作液的进入,导致轴承磨损,严重影响导轮组件的使用寿命的问题,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多级防护导轮组件结构,以达到提高导轮组件轴承所以寿命的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多级防水导轮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多级防水导轮组件,它包括导轮座1、绝缘圈3、导轮套4、轴承5、压紧螺母8、导轮 6和导轮轴12,导轮6安装在导轮轴12上,导轮轴12安装在导轮座1中,导轮轴12上对称安装有轴承5,轴承5外圈安装在导轮座1中,绝缘圈3压配在导轮座1与导轮套4中间,导轮6的外圈粘接有环型宝石圈2,并开有V型定位槽,在与V型定位槽对应的绝缘圈3的上部设有进液口13,绝缘圈3的下部设有排液孔10,排液孔10与导轮座1上的出液孔11相连通,其特征是在宝石座2的外圈与绝缘圈3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阻漏结构B,在导轮6上设有防止工作液进入轴承内部的阻液环13,在导轮座1的内部也设有防止工作液进入轴承内部的台阶体14,在所述的阻液环13的端面与导轮座内壁之间设有第二阻漏结构C,在阻液环1内腔面与台阶体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第三每漏结构D,在导轮轴12与导轮座上的轴孔孔壁之间形成有第四阻漏结构E。
所述的第一阻漏结构B、第二阻漏结构C、第三阻漏结构D和第四阻漏结构E均为间隙配合阻漏结构,第一阻漏结构B、第二阻漏结构C和第三阻漏结构D处的配合间隙范围为0.1~0.3mm, 第四阻漏结构E处的配合间隙为0.01mm。
所述的导轮轴12每端的轴承的数量为一只以上。
所述的轴承5通过压紧螺母8和弹性垫圈7压紧在轴承5的端面上,所述的轴孔的外端旋装有螺塞9。
所述的导轮座1、绝缘圈3和导轮套4由左右对称的两部分组成。
所述的导轮 6和导轮轴12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多级防水导轮组件内部使用了机械密封的方法来阻止工作液流入轴承。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且组件通过在导轮外圈采用粘连宝石圈的方法,采用耐磨性很高的人造宝石作为电极丝的定位结构进一步延长了导轮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保障了电极丝与导轮组件的绝缘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导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91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工钨极氩弧焊的通氩保护装置
- 下一篇:用于一次成型加工节流阀阀体的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