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吸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8573.2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0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赵红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山楠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4 | 分类号: | F04D29/04;F04D2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吸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吸泵。
背景技术
双吸泵由于其扬程较高、且流量较大,在工程中运用较为广泛。但是,现有技术中,双吸泵的结构较为复杂,且制造成本较高,在工作过程中,其工作的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吸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吸泵,其包括: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具有一个泵轴(21)的驱动端和一个轴的非驱动端,所述驱动端和非驱动端分别设置有驱动端轴承体(24)和盲端轴承体(38),叶轮(9)安装于驱动端机封轴套(12)和非驱动端填料密封轴套(7)之间,机械密封(15)通过驱动端机封轴套安装于泵轴,该机械密封由机械密封体(13)压设于泵轴。
进一步,所述非驱动端填料密封轴套设有安装于泵轴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2)。
进一步,所述驱动端的泵轴安装有泵联轴器(22)。
进一步,非驱动端填料密封轴套外部具有通过填料压盖(5)压设于填料密封体(32)与非驱动端填料密封轴套间的填料(6)以及填料环(31)。
进一步,所述叶轮与驱动端机封轴套(12)和非驱动端填料密封轴套(7)均设有O形密封圈(3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工作稳定性较高且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双吸泵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吸泵进口法兰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双吸泵出口法兰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双吸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双吸泵,其包括:泵体,泵体具有一个入口端和一个出口端,所述入口端和出口端的管道分别设有进口法兰M、出口法兰N,所述泵体具有一个泵轴21的驱动端和一个轴的非驱动端,所述驱动端和非驱动端分别设置有驱动端轴承体24和盲端轴承体38,泵轴直接安装于驱动端轴承体和盲端轴承体的深沟球轴承1且位于二者之间套设轴承衬套36,叶轮9安装于驱动端机封轴套12和非驱动端填料密封轴套7之间,机械密封15通过驱动端机封轴套安装于泵轴,该机械密封由机械密封体13压设于泵轴,位于泵盖8与机械密封体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14,位于机械密封体13和机械密封15的右侧设有机封压盖16,该机封压盖通过六角头螺栓27配合弹簧垫圈28固定于机械密封体13。
所述驱动端机封轴套12与泵轴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17。
所述盲端轴承体的深沟球轴承1左侧设有轴承垫圈37以及蝶形弹簧39、母螺母40。
驱动端轴承体24的深沟球轴承右侧设有轴承挡圈18以及轴用弹性挡圈25,驱动端轴承体24与泵轴之间设有旋转轴唇形密封圈19,驱动端轴承体24的左侧为设于驱动端机封轴套外部的密封盖且驱动端轴承体24与密封盖通过六角头螺栓20固定呈一个整体部件,该整体部件通过六角头螺栓26配合弹性垫圈27安装于泵体的下半部分壳体。
所述非驱动端填料密封轴套设有安装于泵轴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2。
所述驱动端的泵轴安装有泵联轴器22,该泵联轴器具有普通平键23。
非驱动端填料密封轴套外部具有通过填料压盖5压设于填料密封体32与非驱动端填料密封轴套间的填料6以及填料环31,填料压盖5通过双头螺柱33、螺母34、弹簧垫圈35固定于填料密封体32。
所述叶轮与驱动端机封轴套12和非驱动端填料密封轴套7均设有O形密封圈30。
图中,标号3为设于盲端轴承体38处的轴承压盖,标号4为设于非驱动端填料密封轴套7上的挡水圈,标号8为泵体的泵盖,该泵盖8具有叶轮的工作室,标号10为设于泵盖顶部的水冲洗管部件,标号11为泵盖的工作室内的泵盖壁与叶轮之间设置的密封环,标号41为固定泵体上下壳体的六角头螺栓,标号42为套设于六角头螺栓的弹簧垫圈,标号43为设于泵体顶部的外方管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山楠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山楠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85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收线机
- 下一篇:一种功率半导体芯片栅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