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恒压切线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8415.7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0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赵红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山楠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F04D29/42;F04D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压切线泵。
背景技术
就目前而言,普通的泵无法满足在变流量的工况下能够保证压力变化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能够满足该要求的泵在结构上通常较为复杂,且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恒压切线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恒压切线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1);
安装于底座的泵体(1),其具有由壳体限定的叶轮工作室,位于该叶轮工作室设有叶轮(4),所述叶轮的轴可转动地水平安装于封闭叶轮工作室的泵盖(10)上,该轴与泵盖间设有机械密封(9),所述叶轮工作室具有一个与其相通且水平设置的入口端以及一个与其相通且垂直设置的出口端,所述叶轮工作室下部设有放水腔,所述放水腔设有放水旋塞(2);
安装于底座的驱动电机(12),其动力输出轴连接于泵体的叶轮(4)。
进一步,所述出口端所设的出水管的口径呈逐渐扩大状。
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采用三相异步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泵具有在变水流的情况下压力保持恒定;(2)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恒压切线泵结构示意图。
图2为恒压切线泵局部剖视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恒压切线泵,其包括:底座11;安装于底座的泵体1,其具有由壳体限定的叶轮工作室,叶轮工作室水平方向的间距小于竖向方向的距离,便于叶轮在该工作室内处于竖向平面内转动,位于该叶轮工作室设有叶轮4,所述叶轮的轴可转动地水平安装于封闭叶轮工作室的泵盖10上,泵盖双头螺柱5、六角螺母6、弹簧垫圈7安装于泵体之上,叶轮通过叶轮螺母3安装于叶轮轴,泵盖设于匹配于安装叶轮轴的安装孔且该安装孔具有局部环形凸起以此增加叶轮轴安装的稳定性,并且位于安装孔设有环形密封槽,在该密封槽与叶轮轴之间安装有密封圈,该轴与泵盖间设有机械密封9,该机械密封位于泵盖的内侧且与密封圈所在位置相邻,所述叶轮工作室具有一个与其相通且水平设置的入口端以及一个与其相通且垂直设置的出口端,所述叶轮工作室下部设有叶轮无法达到的放水腔,放水腔处于叶轮回转半径之外以此免受干扰,所述放水腔设有放水旋塞2,放水腔的下部设于底座之上以此支撑整个泵体;安装于底座的驱动电机12,所述驱动电机采用三相异步电机,其动力输出轴连接于泵体的叶轮4,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叶轮轴处于共轴状态,且均采用水平方式布置,驱动电机整体通过六角头螺塞8、六角螺母6、弹簧垫圈7与泵体相连,泵体与驱动电机的连接位置处于泵盖之上,使得二者处于一个整体,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所述出口端所设的出水管的口径呈逐渐扩大状,出水管端部具有连接法兰,进口端的管道也呈渐变状,出水管远离叶轮工作室方向处于口径逐渐增大,而进口端的管道远离叶轮工作室方向依然处于口径逐渐增大,然而,出口端的口径要小于与进口端的口径。
对于叶轮轴可以用轴承进行安装,此安装方式作为机械领域常见手段,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山楠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山楠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84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功率半导体芯片栅极区
- 下一篇:一种正戊烯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