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电缆用钢塑复合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4822.0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0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程晓松;孙玉萍;王小菲;田红娟;王传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亨利通信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18;G02B6/44;B32B15/085;B32B15/09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2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用钢塑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电缆用复合带,尤其涉及一种光电缆用钢塑复合带。
背景技术
复合带在现代工业光缆、特种光电缆及电缆通信生产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如何使用实效、优廉的材料相当关键,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稳步发展与产品性能竞争有效保障。
现有包覆在光电缆内的钢塑复合带由于厚度较大,用来制作光电缆时造成缆径也较大,对在一些特殊场合使用的光电缆,如敷设在管道中的光电缆,由于管径较小,难以适应敷设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电缆用钢塑复合带,此钢塑复合带大大降低了由于弯折、刮蹭等因素,发生塑料层损坏的几率,提高了复合带耐磨性,耐折叠性及抗撕裂性,且尽可能减小缆径,以适应使用要求而保证光电缆的结构和质量都不受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电缆用钢塑复合带,包括一不锈钢箔基材层,此不锈钢箔基材层上、下表面分别镀覆有第一铬层和第二铬层,此第一铬层和第二铬层各自的另一表面分别热贴合有第一塑料复合层和第二塑料复合层,此第一塑料复合层和第二塑料复合层均由聚乙烯薄膜和聚酯薄膜依次层叠组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不锈钢箔基材层的厚度为0.10~0.15mm。
2.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铬层和第二铬层厚度均为0.004~0.006mm。
3.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塑料复合层和第二塑料复合层厚度均为0.03~0.1m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 本实用新型光电缆用复合带,其塑料复合层均由聚乙烯薄膜和聚酯薄膜依次层叠组成,大大降低了由于弯折、刮蹭等因索,发生塑料层损坏的几率,提高了复合带耐磨性,耐折叠性及抗撕裂性,保证了复合带的整体强度。
2. 本实用新型光电缆用复合带,其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其尽可能减小了缆径,以适应使用要求而保证光电缆的结构和质量都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电缆用钢塑复合带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不锈钢箔基材层;21、第一铬层;22、第二铬层;31、第一塑料复合层;32、第二塑料复合层;41、聚乙烯薄膜;42、聚酯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光电缆用钢塑复合带,包括一不锈钢箔基材层1,此不锈钢箔基材层1上、下表面分别镀覆有第一铬层21和第二铬层22,此第一铬层21和第二铬层22各自的另一表面分别热贴合有第一塑料复合层31和第二塑料复合层32,此第一塑料复合层31和第二塑料复合层32均由聚乙烯薄膜41和聚酯薄膜42依次层叠组成。
上述不锈钢箔基材层1的厚度为0.14mm。
上述第一铬层21和第二铬层22厚度均为0.0045mm。
上述第一塑料复合层31和第二塑料复合层32厚度均为0.03~0.1mm。
实施例2:一种光电缆用钢塑复合带,包括一不锈钢箔基材层1,此不锈钢箔基材层1上、下表面分别镀覆有第一铬层21和第二铬层22,此第一铬层21和第二铬层22各自的另一表面分别热贴合有第一塑料复合层31和第二塑料复合层32,此第一塑料复合层31和第二塑料复合层32均由聚乙烯薄膜41和聚酯薄膜42依次层叠组成。
上述不锈钢箔基材层1的厚度为0.12mm。
上述第一铬层21和第二铬层22厚度均为0.0055mm。
采用上述光电缆用钢塑复合带,其塑料复合层均由聚乙烯薄膜和聚酯薄膜依次层叠组成,大大降低了由于弯折、刮蹭等因索,发生塑料层损坏的几率,提高了复合带耐磨性,耐折叠性及抗撕裂性,保证了复合带的整体强度;其次,光电缆用复合带,其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其尽可能减小了缆径,以适应使用要求而保证光电缆的结构和质量都不受影响。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亨利通信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亨利通信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48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力发电用三芯抗拉电力电缆
- 下一篇:一种尼龙护套防鼠蚁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