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3062.1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1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文张斌;邹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张斌;邹帆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B62K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为了减小尺寸必须缩短轴距,但是轴距缩短后造成稳性下降,使车辆难以操纵和掌握平衡。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产生了各种折叠自行车的技术方案,但是所有折叠自行车都难免使结构重量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距短、稳定性好、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电动自行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支架、前轮、后轮、座椅和电机;前轮与支架的前端可枢转地连接;后轮与支架的后端可枢转地连接;座椅的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通过弹簧减振器与支架弹性连接;电机与前轮驱动连接;电动自行车还包括:电子陀螺仪,安装于支架上,用于检测电动自行车在行驶时的重心变化和/或支架的角度变化;自动平衡控制器,与电子陀螺仪电连接,用于根据电子陀螺仪检的检测结果控制电机的运转。
进一步地,电动自行车还包括扶手,扶手与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支架与前轮刚性连接。
进一步地,后轮为万向轮。
进一步地,电动自行车还包括:两个踏板,两个踏板分别安装于前轮的轮轴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电机为安装于前轮内的轮毂电机。
进一步地,后轮的个数为一个或两个。
进一步地,前轮的个数为一个。
进一步地,前轮与后轮的轴距小于或等于0.5米。
前后轮的轴距在平稳行驶时足以保持车身不会倾倒,但是在乘员主动变换重心位置时或者遇到路面颠簸以及上下坡时,则不足以保证平稳。为此,本实用新型依赖电子陀螺仪和自动平衡控制器驱动前轮提供平衡力矩,保证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裕度。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力学原理图。
图中附图标记:1、支架;2、前轮;3、后轮;4、座椅;5、弹簧减振器;6、扶手;7、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动自行车,包括:支架1、前轮2、后轮3、座椅4和电机;前轮2与支架1的前端可枢转地连接;后轮3与支架1的后端可枢转地连接;座椅4的一端与支架1连接,另一端通过弹簧减振器5与支架1弹性连接;电机与前轮2驱动连接。电动自行车还包括:电子陀螺仪,安装于支架1上,用于检测电动自行车在行驶时的重心变化和/或支架1的角度变化;自动平衡控制器,与电子陀螺仪电连接,用于根据电子陀螺仪检的检测结果控制电机的运转。优选地,后轮3的个数为一个或两个。优选地,前轮2的个数为一个。优选地,前轮2与后轮3的轴距小于或等于0.5米。优选地,后轮3为万向轮。优选地,支架1与前轮2刚性连接。优选地,电机为安装于前轮2内的轮毂电机。
前后轮的轴距在平稳行驶时足以保持车身不会倾倒,但是在乘员主动变换重心位置时或者遇到路面颠簸以及上下坡时,则不足以保证平稳。为此,本实用新型依赖电子陀螺仪和自动平衡控制器驱动前轮提供平衡力矩,保证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裕度。
本实用新型根据电子陀螺仪提供的空间角度信号,驱动前轮的电机主动产生稳定力矩,来保证行驶稳定性,即用电控增稳的方法延长车辆物理轴距,从而使车辆机械轴距缩短,结构尺寸减小,减轻了重量,能自动保持纵向平衡。乘用这种车辆时占用的空间不超过人体自然站立所必需的空间,并且行驶中可以原地转弯,可以前后二个方向行驶,乘用它可以直接进入电梯、房间,或乘坐公交车辆。
优选地,电动自行车还包括扶手6,扶手6与支架1连接。
优选地,电动自行车还包括:两个踏板7,两个踏板7分别安装于前轮2的轮轴的左右两侧。
使用时,乘员乘坐在座位上,双脚支撑地面或放在脚踏上,此时弹簧减振器5被压缩,整车保持自然平衡。当身体重心稍向前倾,则支架在弹簧减振器5的作用下随之前倾,此时电子陀螺仪检测到角度变化,通过自动平衡控制器驱动电机产生向前运转的动力,此动力将抑制支架的倾斜使之维持平衡,一旦乘员双脚离开地面,电机的动力推动整车前进同时继续保持平衡。当乘员身体重心后倾时,电子陀螺仪和自动平衡控制器驱动电机产生向后的制动力,在制动的同时仍然维持平衡,同理,也可以向后加速运动。在前进过程中,乘员身体向左倾斜,后轮万向轮会向左侧摆动,整车行驶方向自然向左偏转,此时的离心力会抑制身体的进一步倾斜,因此速度越高则方向稳定性越强,原理与两轮自行车一样。由此,乘员可以通过左右倾斜身体控制前进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张斌;邹帆,未经文张斌;邹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30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