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管联排式PE微孔曝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0413.3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1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学东;赵学娟;赵学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大东微滤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19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管联排式 pe 微孔 曝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充氧曝气系统中使用的设
备,特别涉及一种多管联排式PE微孔曝气器。
背景技术:
微孔曝气器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充氧曝气系统的配套产品,是污水曝气充氧的必备设备。目前,这种产品存在以下缺陷:1、用气量较大、曝气服务面积小、加大了气泡汇集增大的趋势,降低了气泡在污水中上浮的溶解消失率,从而降低了曝气器的溶氧能力。2、微孔曝气容易发生堵塞。3、耗材量大、成本高、使用寿命短。4、空气进入微孔管微孔扩散速度慢,阻力损失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多管联排式PE微孔曝气器,该产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封效果好、溶氧能力强、空气进入微孔管微孔扩散速度慢、阻力损失小、节约动力、操作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管联排式PE微孔曝气器,其特征在于:曝气器主体为由多根PE微孔管平排并联组成的多管联排结构,每根PE微孔管的尾端封闭,顶端为进口;每根PE微孔管的进口分别与多口输气元件连接,该多口输气元件通过一卡口与主管道连接,形成一进多出的进气系统;上述多根PE微孔管通过固定压卡进行等间距固位和支撑。
上述曝气器主体为由3根、5根、8根、10根PE微孔管组成的多管联排结构,多管联排结构的平面宽度在200mm―350mm之间,长度规格为500mm-1000mm。
上述多根PE微孔管的管径有?16mm、?20mm、?32mm、?38mm和?40mm五种规格。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曝气器主体为由多根PE微孔管平排并联组成的多管联排结构,因此微孔管内径小、用气量少、多管并联比表面积大,而且平排并联摆放输气水平一致。
2、本实用新型中每根PE微孔管的顶端进口分别与多口输气元件连接,该多口输气元件通过一卡口与主管道连接,从而形成一进多出的进气系统进行起源分配,因此,空气进入微孔管微孔扩散速度快,阻力损失小。
3、曝气器按根据气压来释放气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定多根微孔管的间距,使曝气带平面增大,微孔管曝气时气泡连接无缝隙,形成较大的气泡群,服务面积大。
4、本实用新型用气量较少、曝气气泡群体面积大、降低了气泡汇集增大的趋势、增加了气泡在污水中上浮的溶解消失率,提高了曝气器的溶氧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由3根PE微孔管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由8根PE微孔管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多管联排式PE微孔曝气器,曝气器主体为由多根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烧结制成的PE微孔管5平排并联组成的多管联排结构,每根PE微孔管的尾端封闭,顶端为进口,每根PE微孔管的进口分别螺纹连接件3、密封胶垫4和连接管与多口输气元件2连接,该多口输气元件2通过一卡口1与主管道连接,形成一进多出的进气系统,空气经进气系统进气并向联排多根PE微孔管分配输气,进行微孔曝气。
上述多根PE微孔管通过固定压卡6进行等间距固位并支撑。上述多根PE微孔管的管径可选择?16mm、?20mm、?32mm、?38mm和?40mm五种规格,多管联排结构的平面宽度在200mm―350mm之间,长度规格为500mm-1000mm。
上述曝气器主体为由3根(如图1所示)、8根(如图2所示)PE微孔管组成的多管联排结构。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大东微滤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大东微滤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04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炼焦系统的推焦车设备
- 下一篇:基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