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变换器的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5926.5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5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田剑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龙腾中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1/08 | 分类号: | H02M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变换器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变换器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开关变换器电磁干扰抑制措施大多从消除干扰源和受扰设备之间的祸合和辐射、切断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出发,如利用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屏蔽开关变换器电磁耦合辐射;利用电阻型、电介质型和磁介质型吸波材料将开关变换器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能量转化为其它能量(主要是热能)而耗散掉;利用各种滤波器或用高功率因数整流器抑制开关变换器传导电磁干扰,以及利用接地、浮置、光电耦合、PCB板布线技术减少电磁污染传播和发射。但它们的明显缺点是没有直接控制干扰源而消除干扰,仅增加了硬件体积和成本,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软开关技术试图通过降低功率开关管的电流、电压应力,达到减少电流、电压高频谐波,以提高电磁兼容性,1996年,CPES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分别采用零电压转换与硬开关电路对两个单相400WPFC升压变换器实验模型的传导干扰进行对比实验,测试结果出人意料,采用ZVT技术的软开关变换器与硬开关变换器间的EMI差异很小,甚至于如果ZVT的谐振电路不当,会使EMI更高。在软开关电路拓扑中,主开关元件的电磁干扰降低,但辅助开关元件引入新的电磁干扰,成为重要的干扰源,难以实现主拓扑和辅助拓扑的同时优化。因为软开关技术也没有从机理上根本改善EMI,实际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成本低,并且直接控制干扰源消除干扰的用于变换器的控制电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变换器的控制电路,包括斜方波发生器、驱动电路、斜坡补偿电路、信号叠加电路、电流取样电路、箝位电路、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电感、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电感的第一端为电压输入端、所述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斜方波发生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斜方波发生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斜坡补偿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斜坡补偿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信号叠加电路的第一信号端口和所述箝位电路的第一信号端口连接,所述箝位电路的第二信号端口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箝位电路的第三信号端口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叠加电路的第二信号端口连接,所述信号叠加电路的第三信号端口与所述电流取样电路的第一信号端口连接,所述电流取样电路的第二信号端口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流取样电路的第三信号端口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外接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所述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为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变换器的控制电路的成本低,并且直接控制干扰源消除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变换器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变换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斜方波发生器、驱动电路、斜坡补偿电路、信号叠加电路、电流取样电路、箝位电路、第一放大器IC1、第二放大器IC2、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电感L、电容C、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电感L的第一端为电压输入端、电感L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MOS管M2的漏极和第一MOS管M1的漏极连接,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二MOS管M2的栅极和第一MOS管M1的栅极连接,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斜方波发生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一放大器IC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斜方波发生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与斜坡补偿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斜坡补偿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信号叠加电路的第一信号端口和箝位电路的第一信号端口连接,箝位电路的第二信号端口与第一放大器IC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箝位电路的第三信号端口与第二放大器IC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放大器IC1的同向输入端与信号叠加电路的第二信号端口连接,信号叠加电路的第三信号端口与电流取样电路的第一信号端口连接,电流取样电路的第二信号端口与第一MOS管M1的源极连接,电流取样电路的第三信号端口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放大器IC2的同相输入端与外接电路连接,第二放大器IC2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MOS管M2的源极、电容C的第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为电压输出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电容C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龙腾中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龙腾中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59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输出电压偏差双级控制带宽的光接收机
- 下一篇: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测量标志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2M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间、交流和直流之间、或直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以及用于与电源或类似的供电系统一起使用的设备;直流或交流输入功率至浪涌输出功率的转换;以及它们的控制或调节
H02M1-00 变换装置的零部件
H02M1-02 .专用于在静态变换器内的放电管产生栅极控制电压或引燃极控制电压的电路
H02M1-06 .非导电气体放电管或等效的半导体器件的专用电路,例如闸流管、晶闸管的专用电路
H02M1-08 .为静态变换器中的半导体器件产生控制电压的专用电路
H02M1-10 .具有能任意地用不同种类的电流向负载供电的变换装置的设备,例如用交流或直流
H02M1-12 .减少交流输入或输出谐波成分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