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测量的双极电凝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2747.6 | 申请日: | 2013-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8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岳;杜天平;曹芳;王钦玉;李彩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岳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A61B5/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测量 双极电凝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可测量的镊子。
背景技术
对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广泛的需要使用双极电凝镊,尤其在显微手术中,双极电凝镊及手术视野内的东西都放大了很多倍,这时候对于物体的实际大小,都是通过经验估计,多都不准。术中肿瘤切除范围有一定要求,解剖深浅,血管的长度及直径,动脉瘤手术要知道动脉瘤颈的直径,也都是靠估计。但是这些数据都是需要精确数据。尤其是动脉瘤夹的使用,需要根据瘤颈的大小,来确定要使用多大的动脉瘤夹。跨血管的夹子更是需要知道所跨血管的大小,而这些数据,在显微手术中,都是没有办法测量的,都是靠估计的。这就导致不能使手术达到精准的标准,疗效也相对差,材料的使用往往需要反复调整,使手术风险加大,手术时间延长,手术并发症增多。而且好多时候最终还是不能使用切合度很好的材料。不能达到预期的精确程度。
1.手术时在放大很多倍的情况下进行手术的,而手术中并没有任何测量工具,数据都是靠估计的,极大的降低了手术精准度。在挑选材料和器械时,都是靠估计。往往增加了手术风险,降低手术疗效。
2.手术中测量没有合适的工具:神经外科手术中没有可用的测量工具,即使使用消毒好的尺子,也只可以测量大脑表面的数据。而在显微手术中,操作空间很小,很深。现有尺子都太大,不能伸入脑内部。而且数据往往都需要即时测量,即时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测量准确、设计合理、实用性强的双极电凝镊。
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可测量的双极电凝镊,其特征在于,包含电极以及所延伸出来的镊身,所述镊身上刻有刻度,所述刻度位于镊身的正面和/或反面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镊身内部还有溶液传输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镊身为直板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镊身为弯曲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镊身的厚度面上也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刻度上有荧光材料。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现有使用的各种双极电凝镊上加入刻度。在其背面或者内面加入标准化刻度。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设计科学合理,有极强的临床实用性;双极电凝镊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随时测量出所需要的精确数据。以利于手术当中的各种决策,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本实用新型可以迅速普及各级医院,极快的广泛的提高神经外科手术的精确性及疗效。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极;2.镊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可测量的双极电凝镊,其特征在于,包含电极1以及所延伸出来的镊身2,所述镊身2上刻有刻度,所述刻度位于镊身2的正面和/或反面上。
实施例1,结合图1;所述镊身2为直板状。
实施例2,结合图2;所述镊身2为弯曲状。
所述镊身2的厚度面上也有刻度。
所述刻度上有荧光材料。
所述镊身2内部有传输通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岳,未经刘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27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存放限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管件切断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