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罗非鱼配对繁殖防撕咬网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1123.2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2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何杰;徐跑;朱健;朱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408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罗非鱼 配对 繁殖 撕咬 网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繁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在罗非鱼配对繁殖时,避免雄鱼把雌咬死、咬伤,产卵受精孵化能正常进行的罗非鱼配对繁殖防撕咬网箱。
背景技术
罗非鱼繁殖时,由雄鱼挖窝营造产繁殖场所,然后把路过的雌鱼往窝里赶,雌鱼生殖成熟并且愿意时,会配合和营合雌鱼,否则逃走。雌鱼在雄鱼营造的窝内先产卵,然后雄鱼把精液排在卵上,煽动鳍条,精卵充会受精后,雌鱼会把受精卵吸入口腔,在口腔内孵化成苗。目前,罗非鱼的遗传育种主要采用家系选育的方法。其中在进行繁殖时,把每个家系里通过遗传选择精心挑选出的优良个体,在家系之间相互交配,一对雌雄亲鱼放入一只网箱内进行繁殖。罗非鱼属于一年内分批产卵的鱼类,个体发育存在不同步的差异,从肉眼和经验也很难鉴定。当雄鱼发情时需要寻求雌鱼交配,如果雌鱼没成熟就无交配行为,雄鱼就会追咬雌鱼,雄鱼生长比雄鱼快个体大一般发育也好,往往会把雌鱼身体及腹部鳞片撕咬下来露出鱼皮,把鱼皮撕咬下来露出肌肉和骨头,雌鱼不久死亡。在实际配对繁殖中会有近40%的雌鱼被咬死咬伤。有时经过几年选育的优良个体也会被咬死,给科研和生产带来重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罗非鱼家系配对繁殖过程中,雄鱼撕咬雌鱼的弊端,本发明提供一种罗非鱼配对繁殖防撕咬网箱,使雌雄亲本能正常繁殖又能防止撕咬。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罗非鱼配对繁殖防撕咬网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网箱本体,所述网箱本体底部中间设置有U型网兜;所述网箱本体中部通过网片垂直分隔,所述网片底部与U型网兜底部缝合。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网片上部紧绷、下部自然下垂。
优选的:所述网箱长2米,宽和高为1米,网目为20;网片网目单边长为3厘米;所述U型网兜开口处宽度为30厘米、深10厘米。
本实用新型根据罗非鱼的繁殖习性,设置了“U”型网兜。在人工繁殖条件下,在网箱内,雄鱼会占据边边角角,位置较低的部位作为产卵窝。“U”型网兜营合罗非鱼繁殖习性的要求,一方面起着集中卵粒的作用,不致于卵粒分散开难以受精;另一方面“U”型兜是分隔开了的雌、雄鱼的公共产场所,只有在这里二者才能进行密切接触,雌鱼能够产卵,雄鱼能给卵受精,雌鱼还能把受精卵含入口腔,完成分隔又能繁殖的功能。非产卵情况下由于有 网片分隔作用,雄鱼还不能撕咬雌鱼。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阻止罗非鱼亲鱼繁殖配对时撕咬,并且能够正常交配产卵,在一方还没性成熟的情况下,暂时起到培育网箱的作用。具有制作简单,制作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装置的纵切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罗非鱼配对繁殖防撕咬网箱,包括网箱、U型网兜、支架框和大网目网片。
一、网箱1。网箱1为长方形,长2米,宽和高为1米,由网目为20的密网片组成,网箱底部8中央有一U型网兜5。大网目网片2把网箱1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大网目网片2上部紧绷、下部自然下垂,大网目网片2两侧垂直的缝合于网箱1内,底边与U型网兜5底部缝合。
二、U型网兜5。(罗非鱼繁殖亲本体长一般在20厘米左右),U型网兜5开口处宽度30厘米,深10厘米,长度1米与网箱底部8短边相等,处在网箱底部8中央。
三、支架框。支撑网箱底和U型网兜5。由2米长的长边支架6、1米长的短边支架7、U型网兜支架4组成。
四、大网目网片2。垂直缝合。网片上半部分与网箱1两侧缝合后成平面状,下半部与网箱1两侧缝合成松弛状态。松弛度可贴紧左边或右边U型网兜5的半边。缝合后剪去多余网片。
下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实施例:
在6月罗非鱼繁殖季节,配对繁殖的罗非鱼体长为16-20厘米。共配60对亲鱼。架好网箱,一对罗非鱼的雌雄亲本分别放入左右分隔的网箱内,雄鱼会占据U型网兜吸引雌鱼,发情的雌鱼会在雄鱼占据的U型网兜地盘产卵,然后雄鱼排精于卵上,并用鳍煽动,精卵混合受精,然后雌鱼把受精卵含入口腔中孵化成苗。有28对雌鱼没有成熟,雌鱼还没成熟就不会发情,雄鱼也无法撕咬雌鱼,此时网箱起着暂养培育成熟的作用,再无雌鱼被撕咬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11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自锁的高空绳降装置及绳降系统
- 下一篇:一种苜蓿地下滴灌布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