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网布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0037.X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0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管祥;李启志;王庆海;余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煊伟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1/00 | 分类号: | D03D11/00;D03D9/0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张瑜生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布。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网布的种类繁多,例如:维尼龙织物、玻璃纤维布、塑网布等,这些网布主要适用于如桌子、椅子等休闲家具,或用于编织日常生活中的手提包、背包等,但现有这些网布多为单层结构,即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这种结构网布的经线和纬线编织过密,则容易导致透气和散湿性能较差等问题;经线和纬线编织过于松散,则又会导致强度差,易发生局部断裂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气和散湿性能较好且又具备一定弹性和强度的网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网布,包括有内网层和外网层,所述的内网层由锦纶单丝和丙纶单丝交织而成,且锦纶单丝的密度为每厘米15~23根,丙纶单丝的密度为每厘米17~21根,所述的外网层由涤纶单丝和聚乙烯单丝交织而成,且涤纶单丝的密度为每厘米32~37根,聚乙烯单丝的密度为每厘米28~35根,所述内网层与外网层之间通过尼龙单丝层交替编织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网布是采用内网层和外网层连接而成的双层结构,所述的内网层由锦纶单丝和丙纶单丝交织而成,且内网层上锦纶单丝的密度为每厘米15~23根,丙纶单丝的密度为每厘米17~21根,从而使所述内网层的密度保持相对宽松的状态,进而使所述网布具备良好地透气和散湿性能;所述的外网层由涤纶单丝和聚乙烯单丝交织而成,且涤纶单丝的密度为每厘米32~37根,聚乙烯单丝的密度为每厘米28~35根,从而使所述外网层的密度保持相对致密的状态,进而使所述网布具备一定弹性和强度。因此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网布既具备良好地透气和散湿性能,又具备一定弹性和强度。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外网层上还均匀排布有多个透气网孔,且所述的透气网孔为每平方米40~50个。在所述外网层上增设透气网孔,可进一步提高网布的整体透气和散湿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给出了一种网布,包括有内网层1和外网层2,所述的内网层1由锦纶单丝和丙纶单丝交织而成,且锦纶单丝的密度为每厘米15~23根,丙纶单丝的密度为每厘米17~21根,因此使所述内网层1的密度保持相对宽松的状态,进而使所述网布具备良好地透气和散湿性能;所述的外网层2由涤纶单丝和聚乙烯单丝交织而成,且涤纶单丝的密度为每厘米32~37根,聚乙烯单丝的密度为每厘米28~35根,因此使所述外网层2的密度保持相对致密的状态,进而使所述网布具备一定弹性和强度,所述内网层1与外网层2之间通过尼龙单丝层3交替编织连接,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网布既具备良好地透气和散湿性能,又具备一定弹性和强度。同时,还可在所述的外网层2上均匀设置多个透气网孔21,所述的透气网孔21为每平方米40~50个,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网布的整体透气和散湿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煊伟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煊伟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00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