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门静脉癌栓放射性粒子溶栓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0034.6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4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赵中伟;纪建松;宋晶晶;涂建飞;羊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中伟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鹏举 |
地址: | 32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门静脉 放射性 粒子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癌症治疗的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门静脉癌栓放射性粒子溶栓导管。
背景技术
肝癌尤其是晚期肝癌患者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机率很高,文献报道占62.2%~90.2%。其预后差、治疗难、易转移和出现并发症。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门脉插管化疗;门脉癌放射性粒子植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等。这些方法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均具有一定局限性。经皮穿刺肝门静脉插管灌注化疗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门脉癌栓是较常用的两种治疗方法,两者结合可相互增强各自疗效,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现有的门脉癌栓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具有出血风险大、需多次植入、粒子植入后无法取出、粒子存在于门脉内易形成血栓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更为便捷、有效、实用的门静脉癌栓放射性粒子溶栓导管。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门静脉癌栓放射性粒子溶栓导管,包括粒子置入导管、灌注导管和控制柄,所述的粒子置入导管和所述的灌注导管相互交接的外侧包有套管,套管在交接处上设有连接圈。
作为优选,所述的套管末端绕成一弧形,弧形的高度b为10~30mm。
作为优选,所述的套管直线长度a为200~400mm。
作为优选,所述的套管的外径为2.7~4.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门静脉癌栓放射性粒子溶栓导管把粒子置入导管和灌注导管相结合,在行经皮穿刺肝门静脉置管一次介入手术,完成了对门静脉癌栓局部放化疗的完美结合,对失效后的放射性粒子可通过更换导管重新进行有效治疗,避免了多次手术及放射性粒子门脉滞留所带来的诸多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粒子置入导管1和灌注导管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门静脉癌栓放射性粒子溶栓导管,包括粒子置入导管1、灌注导管2和控制柄3,所述的粒子置入导管1和所述的灌注导管2相互交接的外侧包有套管4,套管4在交接处上设有连接圈5。所述的套管4末端绕成一弧形,弧形的高度b为10~30mm,所述的套管4直线长度a为200~400mm,所述的套管4的外径为2.7~4.0mm。
在使用时,首先通过B超或CT定位穿刺入门静脉,在门静脉置入导丝,将门静脉癌栓放射性粒子溶栓导管头端弧形拉直,沿导丝将导管送入门静脉指定位置,退出导丝,运用控制柄3控制线固定导管头端弧形结构,以防止导管脱出门静脉,药物可经灌注导管2直接进入弧形结构侧孔及端孔并进入门静脉;根据门静脉癌栓的长度可经粒子置入导管1置入相应的粒子数,粒子可经粒子置入导管1尾端由导丝送入到导管1头端并可用导丝固定粒子于导管1头端,导管1头端与弧形结构相连接处是一盲端,粒子不会从导管1头端脱出。拔出导管前,先松开控制柄3固定线,经控制柄3沿灌注导管2送入导丝,在导丝的支撑下拉直头端弧形结构,可顺利退出导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中伟,未经赵中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00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手术中固定体外循环管道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不需剪裁的成品鼻饲管固定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