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净水管管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8481.2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7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丰;王莹;李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斯特莱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0 | 分类号: | F16L5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水 管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管管堵,特别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分离膜外壳净水管管堵。
背景技术
现有管堵均为实心管箍,使用自带螺纹套接入净水管,再通过缠绕生料带同净水管之间进行密封。这样的管堵存在以下缺点:首先,由于管堵和净水管的螺纹分加工不一定相互匹配,为了使设备不发生漏水,在安装管堵时需要缠绕多圈生料带并加大安装的力度,有可能造成净水管破损;其次,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分离膜外壳在用于超纯水、纯水净化等食品、饮用水方面时,生料带本身不符合食品卫生级要求,但如果不使用生料带仅靠螺纹密封,密封效果不好,有造成产品漏水;另外,目前使用的管堵是实心管堵,采用ABS棒车加工成型,不但浪费材料,更重要的是不能在设备出现升压过高时发出示警信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净水管管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净水管管堵包括空心管堵(1)和密封圈(2),所述空心管堵(1)为一次注塑成型的塑料管堵,其包括连接部(3)、封堵部(4)和示警部(5),其中连接部(3)上设有螺纹,封堵部(4)上设有密封圈固定结构,所述密封圈(2)设置该密封圈固定结构上。
如此设计,空心管堵节省材料,在空心管堵上增加密封圈,安装时由密封圈进行密封,不但密封效果好,而且摒弃了生料带的辅助。
作为优化,所述密封圈固定结构为一向内凹陷的卡槽(6),所述密封圈(2)卡嵌于该卡槽(6)内。如此设计,密封圈固定牢固,密封效果好。
作为优化,所述密封圈固定结构为一向外突起的凸缘(7),所述密封圈(2)卡箍于凸缘(7)外侧。如此设计,自由度较大,便于密封圈的更换,且适应净水管末端的范围较大。
作为优化,所述示警部(5)底面壁厚1~1.5mm,承压临界值为60~80kg;所述密封圈(2)为三元乙丙密封圈。如此设计,承压临界值为60~80kg,其他部分最低承压能力均在120kg以上,在系统升压超过承压临界值时,管堵会爆裂,使系统泄压并示警;所述密封圈(2)为三元乙丙密封圈,符合食品级卫生要求。
本实用新型一种净水管管堵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克服了传统管堵使用生料带辅助,且难以达到一定卫生标准的缺陷,同时还具备压力示警功能,广泛适用于各种净水管的配套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净水管管堵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净水管管堵的实施方式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净水管管堵的实施方式一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A-A向剖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净水管管堵的实施方式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净水管管堵的实施方式二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B-B向剖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心管堵、2-密封圈、3-连接部、4-封堵部、5-示警部、6-卡槽、7-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1-3所示,本净水管管堵包括空心管堵1和密封圈2,所述空心管堵1为一次注塑成型的塑料管堵,其包括连接部3、封堵部4和示警部5,其中连接部3上设有NPT1/2″螺纹,封堵部4上设有一向内凹陷的卡槽6,所述密封圈2卡嵌于该卡槽6内。所述示警部5底面壁厚1mm,承压临界值为60~80kg;所述密封圈2为三元乙丙密封圈,其他部分最低承压能力均在120kg以上;所述密封圈2为23.6×3.55三元乙丙密封圈。
实施方式二:如图4-6所示:本净水管管堵包括空心管堵1和密封圈2,所述空心管堵1为一次注塑成型的塑料管堵,其包括连接部3、封堵部4和示警部5,其中连接部3上设有NPT1″螺纹,封堵部4上设有一向外突起的凸缘7,所述密封圈2卡箍于凸缘7外侧。所述示警部5底面壁厚1.5mm,承压临界值为60~80kg;所述密封圈2为三元乙丙密封圈,其他部分最低承压能力均在120kg以上;所述密封圈2为36.5×3.55三元乙丙密封圈。
上述实施方式旨在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或使用,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故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权利要求书或说明书描述,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创造性特点的方法、工艺、产品,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斯特莱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斯特莱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84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卧式罐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促进燃料燃烧的自动调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