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然光自动控制照明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6108.3 | 申请日: | 201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3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叶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掌握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光 自动控制 照明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控制开关,尤其涉及一种自然光自动控制照明灯。
背景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精益求精,任何技术都存在改进的空间,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光控灯装置采用元件较多,因此成本较高,同时,也增加了成品的体积以及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自然光自动控制照明灯。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双向可控硅、灯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稳压管、二极管、定时集成芯片、电位器和光敏三极管,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端同时与交流电源的火线、所述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定时集成芯片的正极、所述定时集成芯片的复位端、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端与所述灯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灯泡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交流电源的零线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定时集成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稳压管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定时集成芯片的接地端、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和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与所述定时集成芯片的控制电压端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定时集成芯片的触发端和所述定时集成芯片的门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少数几个电子元件即可构成自然光自动控制照明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具有电路结构简单,采用元件少,成本低廉,有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双向可控硅SCR、灯泡L、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稳压管DW、二极管D、定时集成芯片IC、电位器RP和光敏三极管GVT,双向可控硅SCR的第一端同时与交流电源的火线、稳压管DW的负极、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定时集成芯片IC的正极、定时集成芯片IC的复位端、电位器RP的第一端和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IC的第二端与灯泡L的第一端连接,灯泡L的第二端同时与交流电源的零线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SCR的控制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定时集成芯片IC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同时与稳压管DW的正极和二极管D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的正极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定时集成芯片IC的接地端、电位器RP的第二端和光敏三极管GVT的发射极连接,电位器RP的滑动端与定时集成芯片IC的控制电压端连接,光敏三极管GVT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定时集成芯片IC的触发端和定时集成芯片IC的门限连接。
如图1所示:光敏三极管GVT是光传感器,定时集成芯片IC作为滞后比较器,电位器RP调节比较电平。双向可控硅SCR作照明灯的电子开关。二极管D、稳压管DW、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构成降压整流稳压滤波的直流工作电源。光敏三极管GVT受到光照时阻值减小,定时集成芯片IC的触发端为低电平,其输出端和正极电压端导通,双向可控硅SCR的控制端无触发电流而截至,灯熄灭,当光敏三极管GVT无光照或光照很弱的时候,其电阻升高,使定时集成芯片IC的触发端为高电平,其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接地端与输出端之间导通,双向可控硅SCR的控制极有触发电流而导通,灯亮,调节电位器RP可调整光照的灵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掌握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掌握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61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