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微量附件结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5027.1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7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董先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郭蔚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量 附件 结构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仪器技术,尤其是一种超微量附件结构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生命科学和生化实验中,珍贵样品、痕量物质、高浓度溶液的检测都用到超微量光度计。而一台超微量专用光度计,国产的价格也在6-10万,比较昂贵。且这种仪器波长范围在200nm-800nm,稳定性也不太好。为此我们将样品架和比色皿合二为一,并自带专用的检测器,开发出可直接在UNICO扫描型光度计进行超微量测试的超微量样品架:超微量附件。此超微量附件的推出,拓宽了我们产品的应用范围,提升一般研究机构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因此市场前景看好。
分光光度计的分析原理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选择吸收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通常利用棱镜或光栅分光来取得单色光,使单色光连续地依次通过溶液,并测得该溶液对每一波长的吸收,最后用硅光电池接收被吸收的光信号,并用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光信号转化成量化的吸光度值T%和图谱曲线反映在液晶屏上或PC机上。通过对吸收光谱的分析,便可判断分析对象的物质结构及化学成份。可广泛应用于化工、药品、生化、冶金、轻工业、纺织、材料、环保、医学化验、教育等行业,是分析试验行业中重要的质量控制仪器之一,是常规实验室的必备仪器。
一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结构上,可由光源121,单色器122,样品室123,检测放大控制系统124和结果显示系统125等五大部分组成。其结构方框图如图9所示。
图1所示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路系统图,图2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结构图。从图1可看出,光源部分121由钨灯1、氘灯3、反射镜4、切换镜2及进狭缝5组成。钨灯1是可见和近红外光谱区的光源。适用的波长范围为250-2000nm。氘灯3是目前用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中最理想的紫外光源,适用的波长范围为185-400nm。氘灯3工作时,光源能量的最大值在230nm附近,并在可见区有486.0nm和656.1nm两根特征谱线,可用作对仪器波长准确度校正用。单色器部分122包括:平面反射镜6、准直镜7、紫外光栅8、滤光片9、出狭缝10、透镜Ⅰ11。紫外光栅8是色散元件,它能将复合白光色散成单色光并按波长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形成光谱带。由于光栅光谱中存在着级次之间的光谱重叠问题,故要采用滤光片9来消除光谱重叠问题。样品室123是参比样品或被测样品安置的暗室,因此,要求其内部黑色无光,密封无尘,内部容积愈大愈好,涂层(镀层)抗腐蚀。应能放置各种类型、不同光程比色皿,吸收池和相应的池架附件,如积分球、反射部件、荧光附件、恒温附件、流动池、自动样品架等。检测放大控制系统124包括:光电池14、运算放大器(未图示出),光电池14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运算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后经A/D转换后送至CPU,再由CPU并送至显示器显示或打印机输出。
图1中所示的光学系统的工作流程是:钨灯1发出的白光(波长为250-2000nm)通过切换镜2改变方向而打在反射镜4上,经反射镜4汇聚成像(矩形光斑)到进狭缝5上;或者是氘灯3发出的粉红色光(波长为185-400nm),由于此时程序控制使切换镜2抬起,所以就直接打在反射镜4上,经反射镜4汇聚成像(圆形光斑)到进狭缝5上。经进狭缝5向前的光被平面反射镜6反射到准直镜7上。准直镜7又将光反射到紫外光栅8上,由于紫外光栅8有色散功能,经紫外光栅8反射出的光就是由单色光按波长大小顺序排列的单色光谱带。光谱带又照在准直镜7上,由于入射角已发生变化,照在准直镜7的部分单色光被反射到滤光片9,经滤光片9过滤的光又照在出狭缝10上,由于出狭缝10上的透光缝很小,所以只有很窄的光谱带(或叫特定波长)的光,经透镜Ⅰ11汇聚后射向样品12溶液内,特定波长的光经样品12溶液吸收后,经透镜Ⅱ13汇聚最后落在检测放大控制系统的光电池14上,至此光路系统工作完毕。
如图2给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示意图。分光光度计在测试溶液浓度时,需要比色皿21来盛放样品溶液,请参见图3。因为光路平面有一定高度,而比色皿21因为材料比较贵,不可能做得很长,所以需要借助样品架22和将其抬高到光路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50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钻毛的面料
- 下一篇:一种改良型恒温恒湿试验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