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流式除砂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3945.0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1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于驰;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38 | 分类号: | E21B43/38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21215 | 代理人: | 孙宇宏 |
地址: | 116622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流式 除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砂器,特别是不需要其它辅助装置,仅依靠液流流动除砂的一种旋流式除砂器。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砂器,特别是不需要其它辅助装置,仅依靠液流流动除砂的一种旋流式除砂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流式除砂器,目的在于依靠液流自流动进行除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在旋流式除砂器的圆柱形外壳⑵内装有同轴内溢流管⑺,外壳⑵与内溢流管⑺之间的空间为旋流腔⑷;外壳⑵中心上端装配壳体上接头⑴,壳体上接头⑴内孔与内溢流管⑺相通,内溢流管⑺下端封口;外壳⑵中心下端装配内出砂口⑻,内出砂口⑻的内孔与旋流腔⑷连通,旋流腔⑷上端封口;外壳⑵壳壁开设多个外壳小孔⑶;内溢流管⑺管壁上开设多个溢流管小孔⑹,内溢流管⑺管壁外装有螺旋翅片⑸。
本实用新型的由益处在于:结构简单;不需要其它辅助装置,可以去除油水混合液中的砂粒。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旋流式除砂器结构示意图。
图标说明:壳体上接头1、外壳2、外壳小孔3、旋流腔4、螺旋翅片5、溢流管小孔6、内溢流管7、内出砂口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旋流式除砂器的圆柱形外壳2内装有同轴内溢流管7,外壳2与内溢流管7之间的空间为旋流腔4;外壳2中心上端装配壳体上接头1,壳体上接头1内孔与内溢流管7相通,内溢流管7下端封口;外壳2中心下端装配内出砂口8,内出砂口8的内孔与旋流腔4连通,旋流腔4上端封口;外壳2壳壁开设多个外壳小孔3;内溢流管7管壁上开设多个溢流管小孔6,内溢流管7管壁外装有螺旋翅片5。将旋流式除砂器安装在油井的井下抽油泵入口前部。当采油作业时,由于油压作用,原油获得一个向上的流速,夹带砂粒的油水混合液,经旋流式除砂器外壳2上的多个外壳小孔3进入旋流式除砂器旋流腔4内,沿着螺旋翅片5向下方旋转移动,由于砂粒质量较大,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砂粒被甩向外壳2的内壁,绕内壁旋转向下移动,经内出砂口8沉入油井底部的油管外侧环形空间。液流进入旋流腔4内内旋转向下移动的同时,与砂粒分离的油水混合液被挤压经内溢流管7管壁上开设的多个溢流管小孔6,进入旋溢流管7内,由于内溢流管7下端封口,油水混合液在溢流管7内向上运动,通过壳体上接头1内孔进入抽油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39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