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用粉粒物料运输罐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3653.7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9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宋彦波;王利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同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72 | 分类号: | B65D88/72;B65D88/54;B65D90/10;B65D90/54;B65D90/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400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用粉粒 物料 运输 罐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罐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矿用粉粒物料运输罐车。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粉粒物料运输车都是在地面上工作的,罐体安装在专用汽车底盘上,空气压缩机将压缩空气通过进气管路送入罐体下部的气室,使流化床上的粉粒物料悬浮成流态状,当罐内压力达到额定值时,打开卸料阀,流态状物料通过卸料管路流出。近来,矿井下使用水泥、粉煤灰等粉粒物料越来越多,工人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环境条件也越来越差。
因此,矿井下通过工人运输水泥、粉煤灰,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亟待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创设一种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改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在矿井下使用的矿用粉粒物料运输罐车,实属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用粉粒物料运输罐车能在矿,使其能在矿井下运输、存储粉粒物料,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改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并改善劳动环境,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1、一种矿用粉粒物料运输罐车,包括矿用平板车和流化床,其中,流化床包括进气管、进料口、罐体、卸料管:所述流化床通过底座安装在矿用平板车上;所述进气管设置在罐体的前端底部,所述进料口设置在罐体的顶部,所述卸料管设置在罐体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流化床还包括压力表和人孔;所述压力表设在在罐体的一侧;所述人孔设置在罐体的顶部。
所述人孔处还设置有罐内扶梯。
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蝶阀、止回阀和安全阀。
所述的进气管端还连接有二次进风管,所述二次进风管与卸料管连通。
所述二次进风管上还设置有止回阀和安全阀。
所述卸料管还连接有卸料软管。
所述卸料管与罐体连接之间设置有蝶阀。
所述进气管与罐体内部形成的气室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一种矿用粉粒物料运输罐车能在矿井下运输、存储粉粒物料,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改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并改善劳动环境。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矿用粉粒物料运输罐车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矿用粉粒物料运输罐车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矿用粉粒物料运输罐车,包括矿用平板车1和流化床,其中,流化床包括进气管3、进料口18、罐体19、卸料管14,流化床通过底座8安装在矿用平板车1上进气管设置在罐体19的前端底部,进料口18设置在罐体19的顶部,卸料管14设置在罐体19的中部。
进一步的,流化床还包括压力表9和人孔17,压力表9设在在罐体19的一侧,人孔17设置在罐体19的顶部,其中,人孔17处还设置有罐内扶梯16。进气管3上设置有蝶阀4、止回阀5和安全阀6。进气管端还连接有二次进风管10,二次进风管10与卸料管14连通。二次进风管10上还设置有止回阀5和安全阀6。卸料管14还连接有卸料软管15。卸料管14与罐体连接之间设置有蝶阀13。进气管3与罐体内部形成的气室7连通。
具体的讲,在工作过程中,罐体19通过底座8固定在矿用平板车1上,平板车载着罐体在井下运输。将矿上的气源与进气管3相接,此时,蝶阀4、球阀11、蝶阀13、人孔17和进料口18均为关闭状态。打开蝶阀4,压缩气体通过蝶阀4、止回阀5和安全阀6进入罐体下部的气室7,使W型流化床2上的粉粒物料悬浮成流态状。当压力表9值达到额定值时,打开蝶阀13,由于罐内压力高于罐外压力,流态状的粉粒物料通过蝶阀13、卸料管14和卸料软管15流出。卸料时,可打开球阀11,压缩空气通过二次进风管10、球阀11和止回阀12进入卸料管14,可加快卸料的速度。当罐内的粉粒物料卸完,可通过罐体19上部的进料口18进给物料。当需要对罐体19内部进行清理或维修时,可通过人孔17、罐内扶梯16进入罐内进行作业。料卸完后可通过进料口进料,需要清理、维修时,维修人员可通过人孔进入罐体进行清理、维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同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同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36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镁合金管套接放射性粒子链
- 下一篇:高层建筑节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