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备循环式气液分离结构的立式自吸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1522.5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9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平;俞志君;唐晓晨;姜大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9/02 | 分类号: | F04D9/02;F04D29/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备 循环 式气液 分离 结构 立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力机械,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自吸泵。
背景技术
立式自吸泵属于一种常规水泵,广泛应用在平面安装位置受限的场合。现有技术的立式自吸泵为立置筒形状,处在低位的离心泵由上位的电机通过联轴器联动,离心泵借助导叶与相连接的自吸装置联通。离心泵启动阶段,在叶轮旋转作用下并经导叶引导从自吸装置中引入原注水,原注水在循环过程中带走离心泵吸入口处的空气,经一段时间运行后在离心泵吸入口形成真空而实现自吸。现有技术中导叶安置在离心泵吸入口底部,该结构尽管有效,但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是泵体中预先安置的导叶与电机轴端上安装的叶轮同轴度差,两者安装到位后形成封闭结构,无法观察和检测叶轮与密封环的配合质量,也不能观察和检测叶轮与导叶对中情况,最大的问题是机械密封一旦失效,泵腔中高压水进入轴承内必然导致离心泵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自备循环式气液分离结构的立式自吸泵,该泵采用直联结构、连接可靠、定位准确、自吸能力强、运行效率高、检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自备循环式气液分离结构的立式自吸泵,它包括底座、泵体、叶轮、泵盖、电机、水箱和托架。所述泵体直接安装在底座上,电机位于泵体之上,面朝泵体的输出轴端同轴安装叶轮和泵盖,电机与泵盖之间通过托架连接实现叶轮和泵盖与泵体配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泵体备有双层水流通道结构,上层设有供叶轮旋转增压的蜗壳,在蜗壳基圆与排水管交汇处设有隔舌,蜗壳居中的进水口与底层进水管联通,蜗壳的排水管与底层环水道联通,在蜗壳底端壁设有回流孔贯通环水道,回流孔构成排水管输出的水经环水道溢出返回蜗壳内的水流内循环结构。所述排水管和进水管的外接口为矩形状,外接口位于泵体一侧且相靠排列,朝上的外接口通过矩形法兰与水箱密封连接。所述水箱为矩形容器,顶部两侧各设有一只法兰接口,内置隔板和栅板,隔板将水箱分隔成与泵体的进水管和排水管相联通的两个独立腔体,栅板顶边位于水箱腰部,此结构使引入水箱的水经栅板溢流形成气液分离。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回流孔位于蜗壳底端壁上,其位置以隔舌为基准点逆时针转1200~1600设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回流孔面积是蜗壳的进水管面积9%~11%。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水箱的法兰接口中心高于蜗壳水力中线270mm~30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蜗壳的排水管联通环水道,环水道通过回流孔沟通蜗壳,此种水流内循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制造容易;
2、水箱内置的栅板高度低于两侧的法兰接口,法兰接口高于蜗壳,此种以溢流形式供水便于气液分离,泵易实现自吸抽水;
3、以电机输出轴端为基准轴安装叶轮、泵盖和托架,安装方便、可靠,定位准确;
4、直联传动结构,传动效率高,拆卸方便,极大地方便检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泵体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3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15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转乐USB风扇
- 下一篇:微型气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