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特种车辆浮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0963.3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6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贾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文良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种 车辆 浮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车辆浮力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特种车辆浮筒装置。
背景技术
特种车辆,在山林、草地、沼泽、湖泊等复杂地形中具有很高的通过性能,然而我们所说的湖泊是指代水面比较平静的湖面,特种车辆的车体虽然类似于船形结构,然而特种车辆的车体大小非常制约其吃水深度,因此特种车辆在风浪比较大的湖面或者海面上稳定性就不强,极易被浪打翻。
为了增加特种车辆的浮力,增加其平稳性,有人想出了在船形车体周向侧壁上设置若干浮筒的构思,并申报了专利,如ZL200920127231.3 公开的一种两栖全地形车的浮筒装置,在船形车体的外两侧分别通过若干支撑架固定有可充放气的浮筒,浮筒充气后通过周向环绕的扎带固定在各支撑架的两支杆间,用于固定支撑架的安装板设置于车体上的安装孔中。
特种车辆浮力不够,那么就增加一些浮筒,这种构思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都能够很容易的想到,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地方在于如何在特种车辆上设置这些个浮筒?
上述专利是通过在车体上开安装孔,然后设置安装板之后来架设支撑架,再用支撑架来承托浮筒。然而,在车体上开安装孔之后,不论采用密封圈也好,势必影响车体的密封性能,而且也影响车体的整体牢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特种车辆通过在车体上开设安装孔之后来安装浮筒造成车体牢固度下降、密封性能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提高其水上载荷能力、增加其水上稳定性、不影响原车体牢固度以及不影响原车体密封性的特种车辆浮筒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特种车辆浮筒装置,包括船形车体,以及均衡布置于所述船形车体周向侧壁上的若干浮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形车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而成,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处的裙边上连接有若干支撑杆,每根所述支撑杆的下侧均连接有一U型托架;每个所述浮筒由至少两所述U型托架承托。
本实用新型的船形车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合构成,两壳体在连接之处具有独到的向外侧延伸的裙边,该裙边是用于打铆钉密封连接住两壳体用的,不属于船形车体的密封区域内,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该裙边上设置支撑杆,并不影响原车体牢固度以及原车体密封性。
浮筒稳固的设置在U型托架上,U型托架下端呈弧形面与圆形浮筒紧密贴合,使得浮筒不易被风浪打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浮筒的侧壁上设置一些隐性沟槽,主要是方便于U型托架的嵌入,从而更能增加稳定性。
作为优选,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处的裙边上设置有一加强包覆筋,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加强包覆筋上。
裙边本身就是延伸出壳体外的,这里会比较脆弱,再要设置支撑杆,去承载浮筒,那么对于裙边来说压力很大,所以本实用新型在裙边上设置加强包覆筋,有效地增加了裙边的牢固度。
作为优选,浮筒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上设置有端盖。
特种车辆在不下水时浮筒成了摆设,当然有人建议取下来,搁置一边,当用时再装上,这是一种想法,然而当浮筒不得不随时都装在车辆上时,那么浮筒真成了累赘,然而本实用新型在浮筒的一侧开口,再同端盖进行密封,使得浮筒成了一个容器,因此特种车辆不下水时,浮筒还是能够发挥其载物的功能。
作为优选,浮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允许所述U型托架嵌入的沟槽。
浮筒稳固的设置在U型托架上,U型托架下端呈弧形面与圆形浮筒紧密贴合,使得浮筒不易被风浪打散,再在浮筒的侧壁上设置一些隐性沟槽,主要是方便于U型托架的嵌入,从而更能增加稳定性。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船形车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合构成,两壳体在连接之处具有独到的向外侧延伸的裙边,该裙边是用于打铆钉密封连接住两壳体用的,不属于船形车体的密封区域内,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该裙边上设置支撑杆,并不影响原车体牢固度以及原车体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裙边,4-加强包覆筋,5-支撑杆,6-U型托架,7-浮筒,8-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文良,未经贾文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09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极性通用神经电刺激仪
- 下一篇:自动绕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