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隔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9584.2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8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赵群昌;陈宜言;郭明;赵立峰;尧国皇;易小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8 | 分类号: | E02D31/08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熊贤卿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以分别紧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或平台顶面的柱底位置上能够起到隔震作用的钢筋隔震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能够释放巨大的能量,引起地面的剧烈振动、造成地表破坏、建筑物倒塌,对人类社会构成严重威胁。传统的抗震方法通过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如增大承载力、刚度以及延性来抵抗地震,是一种被动消极的、以“抗”为主的抗震对策。
目前,隔震装置作为结构隔震中最成熟的一种技术,已在历次地震中验证了其隔震结构的有效性,结构隔震技术与传统的抗震方法不同,它是在建筑物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把房屋结构与建筑基础隔离开来,利用隔震装置来隔离或耗散地震能量以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输,以减少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从而达到抗震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的存在一种橡胶支座,其是用夹层钢板与橡胶层紧密粘结而成的夹层橡胶隔震垫,它由薄胶板和薄钢板交互重叠,模压硫化而成。它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措施,但其存在:制造质量要求高;造价高,抗拉能力差;与其它材料粘结比较困难;作为建筑材料使用经验少,橡胶易老化等等缺陷,影响了其在国内的广泛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钢筋隔震装置,钢筋的竖向承载力大、强度高,具有较大的剪切变形能力,能提供弹性复位功能,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中可以自动复位;生产制造、装配及施工便捷,结构稳定,且安全可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筋隔震装置,用以分别紧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或平台顶面柱底的位置上进行隔震,钢筋隔震装置是主要由多层钢板与多根钢筋组成的层状结构,其中:多层钢板依次层叠相对放置,相邻两钢板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多根钢筋依次穿过多层钢板分别紧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和平台顶面的柱底中。
优选的,多层钢板分别对应贯通开设用以供钢筋穿过的孔。
优选的,钢筋在穿过孔的部分与多层钢板相焊连。
优选的,开设在钢板上的孔均匀排列。
优选的,钢筋的一端焊连在钢板上,相对的另一端锚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或锚固在平台顶面的柱底中。
优选的,锚固在建筑底部梁底中的钢筋和锚固在平台顶面柱底中的钢筋交替排列。
优选的,部分钢筋的端部焊连在钢板上。
优选的,焊连在钢板上的钢筋与锚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和平台顶面的柱底中的钢筋交替排列。
优选的,钢筋的强度不低于1000MPa,其直径尺寸在5mm-16mm之间;钢板的厚度不小于20mm。
优选的,钢板的层数在3-5层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钢筋隔震装置,由于钢筋隔震装置是主要由多层钢板与多根钢筋组成的层状结构,多根钢筋依次穿过所述多层钢板分别紧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和平台顶面的柱底中。钢筋的竖向承载力大、强度高,安全性能好。钢筋隔震装置的水平刚度较小,具有较大的剪切变形能力,能提供弹性复位功能,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中可以自动复位。生产制造、装配及施工便捷,结构稳定,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筋隔震装置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筋隔震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结合参见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筋隔震装置的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钢筋隔震装置3,用以分别紧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1或平台顶面柱底2的位置上进行隔震,钢筋隔震装置3是主要由多层钢板31与多根钢筋32组成的层状结构,其中:
多层钢板31依次层叠相对放置,相邻两钢板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多根钢筋32依次穿过多层钢板31分别紧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1和平台顶面的柱底2中。
本实施例中的钢板31设为四层,分别为31a、31b、31c以及31d,顶部钢板31a连接在平台顶面的柱底2上,底部钢板31 d连接在建筑底部的梁底1上,四层钢板等距间隔设置,且两两钢板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95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