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楼梯扶手的包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9154.0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5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飞龙 |
主分类号: | E04F11/18 | 分类号: | E04F11/1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22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梯扶手 包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
背景技术
传统楼梯扶手的基材都为木料,都要使用胶水和油漆等对身体有害物质,表面破损后不容易更换和修复,且色彩单一无法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审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楼梯扶手的包皮结构,结构牢固,安全环保、外形美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楼梯扶手的包皮结构,所述楼梯扶手包括一根扶手柱及支撑扶手柱的若干根支撑柱,所述扶手柱及支撑柱均为柱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部件外侧面沿轴向设有一条包皮嵌条,所述包皮嵌条包括条状底座,所述底座上并排设置两条夹板,两条夹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夹板上部为夹持部,所述两条夹板的夹持部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咬合齿,所述柱状部件外侧面对应所述包皮嵌条设有凹槽,所述包皮嵌条设于凹槽内,所述柱状部件外侧面敷设有包皮,所述包皮的边缘嵌入包皮嵌条的夹持部之间并由咬合齿咬合固定。
优选的,所述夹持部上的咬合齿向下方倾斜,且两条夹板夹持部之间的咬合齿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两条夹板根部间的间隙大于夹持部间的间隙,两条夹板的腰部从根部方向夹持部方向收紧。
优选的,所述夹板头部设有圆弧头结构。
优选的,所述包皮为针织面料或者皮革。
优选的,所述底座一侧或两侧设有延伸边,所述凹槽底部一侧或两侧设有卡槽,所述延伸边插接于所述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柱状部件为圆柱状或者方柱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包皮结构特别针对楼梯扶手,由于楼梯扶手由柱状部件组成,因而在柱状部件外侧面沿轴向设置一条包皮嵌条,环绕柱状部件外侧面敷设包皮,且包皮边缘的翻边嵌入包皮嵌条的夹持部之间并由咬合齿咬合固定,包皮牢固且美观。
另外,本实用新型楼梯扶手中的柱状部件基材可以为木材也可以为其它非木材物质,根本不使用油漆等对身体有害物质,更环保,表面破损后只需更换外包皮,其美观度完全可以设计成服装一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柱状部件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普通包皮嵌条结构示意图;
图3为设有延伸边的包皮嵌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普通包皮嵌条与圆柱状部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设有延伸边的包皮嵌条与圆柱状部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普通包皮嵌条与方柱状部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设有延伸边的包皮嵌条与方柱状部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楼梯扶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楼梯扶手的包皮结构的实施例,楼梯扶手包括一根扶手柱及支撑扶手柱的若干根支撑柱,所述扶手柱及支撑柱均为柱状部件2,支撑柱底端固定在楼梯上,支撑柱顶端和扶手柱通过榫卯结构连接。
该柱状部件2外侧面沿轴向设有一条包皮嵌条1,所述包皮嵌条1包括条状底座10,所述底座上并排设置两条夹板11,两条夹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夹板上部为夹持部13,所述两条夹板的夹持部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咬合齿14,所述柱状部件2外侧面对应所述包皮嵌条1设有凹槽20,所述包皮嵌条1设于凹槽20内,所述柱状部件2外侧面敷设有包皮3,所述包皮3的边缘嵌入包皮嵌条的夹持部13之间并由咬合齿14咬合固定。
所述夹持部13上的咬合齿14向下方倾斜,且两条夹板夹持部之间的咬合齿交错设置。所述两条夹板根部间的间隙大于夹持部间的间隙,两条夹板的腰部12从根部方向夹持部方向收紧。所述夹板头部设有圆弧头结构15。这样方便包皮嵌入,也不容易损伤包皮。上述的包皮可以为针织面料或者皮革。
如图2及图4、图6所示,包皮嵌条1的底座10两侧不设延伸边,这样包皮嵌条的底座通过胶水固定于凹槽20内。
如图3及图5、图7所示,所述底座10一侧或两侧设有延伸边,所述凹槽20底部一侧或两侧设有卡槽21,所述延伸边插接于所述卡槽21内。
该结构的柱状部件的包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在柱状部件外侧面沿轴向开设一条凹槽并同时开设卡槽;然后,将包皮嵌条插入柱状部件的凹槽及卡槽内;最后,在柱状部件外侧面敷设包皮,其中包皮的边缘嵌入包皮嵌条的夹持部之间并由咬合齿咬合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飞龙,未经张飞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91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建施工用定型板
- 下一篇:双面碳晶发热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