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置热扩散结构的高功率安全型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6144.1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1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邓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宽;邓梁 |
主分类号: | H01M10/655 | 分类号: | H01M10/655;H01M10/6555;H01M10/6557;H01M10/613;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3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扩散 结构 功率 安全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特别是内置热扩散结构的高功率安全型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和环境好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应用到3C市场领域、电动车(EV)和混合型电动车(HEV)、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微电网、智能电网,军事用途及空间技术领域。
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储能示范工程的建设实践,锂离子电池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的事故已经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事故的主要危害是起火爆炸,而引起事故起火爆炸原因主要是电池热失控。
锂离子电池爆炸,是电池内容物强烈膨胀,并且电池外壳被胀开甚至撕分成多块碎片,电池内容物瞬间喷射,同时引发火灾。
锂离子电池爆炸,是电池内部有一定体积气体在受热膨胀后,发生热失控,在瞬间内以恒定的速率辐射性高速膨胀(压力剧增),形成急剧化学物理反应,在被限制的环境内(定容条件),各种反应物进一步增剧物理反应化学反应。
电池的活性物质乃至电解液在外界能量作用下,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1)热分解
电池内易爆炸物在超过工作温度下或受过热作用时,会发生缓慢的分解并放出热量,就是热分解反应。当温度上升达到一定值(爆炸物的爆发点)时,热分解就会转化为爆炸。
(2)燃烧
电解液泄漏时在火点作用下,电池发生破裂时,在瞬间接触大量氧引起氧化反应,电解液泄漏时与静电作用,都可能起火,但,起火发生在密闭状态下,有可能由燃烧转变为爆炸。
(3)爆炸
而爆炸一旦发生,爆炸能在爆炸物内部以稳定地传播速度持续进行,一旦在 大规模电池集成系统发生此种情形,有可能引发爆轰,可视为爆炸的稳定状态。
上述三种反应形式不是相互独立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常见的起爆能有以下几种:
(1)热能:高温、火源或其他热作用,使易爆物局部温度达到爆发点而发生爆炸。
(2)机械能:易爆物在受到摩擦或撞击作用时,由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当达到易爆物爆发点时,就可引起爆炸。
(3)爆炸能:由一种易爆物爆炸产生的爆炸冲击波能量,使另其它能量受体物质达到其爆发点而发生爆炸。
按照炸药起爆的理论,热能起爆由前苏联学者谢苗诺夫提出,他认为,爆炸是系统内部温度渐增、导致热能累积的结果。
国内学者陈玉红,唐志远[陈玉红,唐致远,贺艳兵,刘强,锂离子电池爆炸机理分析,2006,12(3)266~269]通过热箱实验证实:锂离子电池爆炸,属于锂离子电池内部放热反应,这些反应包括:
1)负极的热分解,及其电解液的参与反应;
2)电解液分解的放热反应;
3)正极的热分解反应;
实验过程,锂离子电池置热箱内加热测试,将LiCoO2/C(18650)电池经0.5C倍率恒流充放电3个循环,再恒流恒压充电至4.2V,然后分别作如下测试,将电池外接热电偶和万用表测试笔放至加热箱中,进行对该电池的电压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测试,加热箱温度由室温升至150℃,恒定温度,当电池在恒温箱中置放27min后,电池表面温度急剧增至260℃,电池爆炸,电压迅速降为零,从电池电压变化,内阻变化反应,结果可知,当电池内部温度升至70℃左右时,SEI膜分解放出热量,升至120℃左右时,负极与电解液反应放出的热量,可能使电池内部的温度升高到电解液、正极的热分解温度,其热分解放出大量的热和气体从而引起电池爆炸。
上述研究证明,锂离子电池爆炸机理符合爆炸理论基本规律,引起锂离子电池爆炸的直接因素是高温。
锂离子电池爆炸机理是:
高温引起定容的锂离子电池内压力剧增;
压力增加(由于传质系数增加)促进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剧增程度;
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加剧使热量剧增;
压力进一步升高(化学反应传质系数进一步加剧);
过热引起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压力过饱和;
电池壳耐压承受超过极限,一些焊缝或缺陷的密封结构处失效,空气中氧进入,形成剧烈氧化,引发起火爆炸。
锂离子电池爆炸规律遵循以下列逻辑链:
爆炸形成是热反应加剧(热反应包括了化学反应、物理反应的传质运动)→压力增加→温度上升→热反应加剧连环续进,热效应、压力效应、传质反应连环剧增的逻辑反应过程,最终到达临界点起火爆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宽;邓梁,未经赵宽;邓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61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后视镜的壳体与支架组装的工装
- 下一篇:园艺耙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