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数据线插槽的扣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6056.1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0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潘加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广辉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4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数据线 插槽 扣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数据线插槽的扣环,该扣环特别适用于智能手机中压紧数据线插槽。
背景技术
对于智能手机来说,其内置的CPU芯片上设有多个数据线引脚,这些数据线引脚与插槽内的引脚按照ISO7876标准排列,并与数据线插槽内的引脚相对应。
通常的,数据线连接至插槽内的引脚处,再经一扣环固定卡紧。常用的扣环由线材折弯成型而成,其结构为开口的长方形,开口端的两端部为与插槽配合的插接脚,闭合端的扣环本体用于压紧数据线,该数据线的端部内接于插槽内的引脚;在闭合端的两个折弯处设有突出的角部。使用时,扣环的插接脚与插槽的插孔插接配合,以插接脚为转轴,先将扣环翻转起来,待数据线完全内接与插槽内的引脚后,将扣环沿插接脚翻转下来,压紧数据线,并将插槽固定。
虽然,上述的扣环结构被广泛使用,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扣环与插槽之间仅经插接脚插接配合,会因机壳的震动或其他外在因素,使扣环容易与插槽脱离,即造成固定能力不足;又因现有扣环在闭合端的两个折弯处设有突出的角部,使得整个扣环的尺寸较大,且原材料使用较多,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数据线插槽的扣环,其目的主要是解决现有扣环容易与插槽脱离,且尺寸较大,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数据线插槽的扣环,包括扣环本体、对称设置在所述扣环本体两端的第一折弯部及与第一折弯部相连的第二折弯部;所述扣环本体、两个第一折弯部及两个第二折弯部一体成型;所述每个第一折弯部上还分别设有限位突起部。
上述方案中,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上述方案中,所述扣环本体、第一折弯部及第二折弯部均为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线材。
上述方案中,所述线材的直径为0.50mm±0.1mm。
上述方案中,所述限位突起部设置在第一折弯部的外缘面上,该限位突起部处的第一折弯部的横截面为正八边形。
上述方案中,所述限位突起部的尺寸范围为0.01-0.1mm。
上述方案中,所述扣环本体上还设有漆包线层。
上述方案中,所述漆包线层的长度尺寸范围为15-35mm。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折弯部的长度范围是5.51-5.61mm;所述第二折弯部的长度范围是1.87-1.97mm。
上述方案中,所述扣环本体与第一折弯部呈直角。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呈87°~89°的倒角。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在扣环的第一折弯部上设有限位突起部,该限位突起部与插槽配合,起到限位、卡紧的作用,能增大与插槽接触的摩擦力,从而卡紧插槽,避免了因震动或其他外力因素而导致的扣环与插槽脱离的情况发生。
2、本实用新型扣环整体尺寸小,直接由线材折弯形成,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限位突起部处的第一折弯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扣环与插槽配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扣环本体;2、第一折弯部;3、第二折弯部;4、限位突起部;5、漆包线层;6、插槽;7、数据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2所示,一种用于数据线插槽的扣环,包括扣环本体1、对称设置在所述扣环本体1两端的第一折弯部2及与第一折弯部2相连的第二折弯部3;所述扣环本体1、两个第一折弯部2及两个第二折弯部3一体成型;所述每个第一折弯部2上还分别设有限位突起部4。
所述扣环本体1、第一折弯部2及第二折弯部3均为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线材。
所述线材的直径为0.50mm±0.1mm。
所述限位突起部4设置在第一折弯部2的外缘面上,该限位突起部4处的第一折弯部2的横截面为正八边形。
所述限位突起部4的尺寸范围为0.01-0.1mm。
所述扣环本体1上还设有漆包线层5。
所述漆包线层5的长度尺寸范围为15-35mm。
所述第一折弯部2的长度范围是5.51-5.61mm;所述第二折弯部3的长度范围是1.87-1.97mm。
所述扣环本体1与第一折弯部2呈直角。
所述第一折弯部2与第二折弯部3呈87°~89°的倒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广辉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广辉精密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60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