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运动组件自动加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3567.8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6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吴进军;彭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全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00 | 分类号: | F16N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39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运动 组件 自动 加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加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运动组件自动加油机。
背景技术
空调等小家电其运动组件都要加注油脂,使运动组件得到充分的润滑,从而保证它们的使用寿命。但目前加注油脂都是采用人工的方式,油脂涂抹不均匀并且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脂涂抹均匀、节约油脂的空调运动组件自动加油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空调运动组件自动加油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加油组件、传送组件和PLC控制器;
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电机一、受电机一带动的传送带和置于传送带上的夹具,该夹具用于夹持空调运动组件;
所述加油组件包括电机二、受电机二驱动作往复运动的支撑板和固定在支撑板上的加油器,所述加油器呈环状,且加油器内型面与所述空调运动组件的外形匹配,所述内型面上分布有一组相互连通的出油孔,所述加油器上设有与出油孔连通并用于与输油管路对接的入油孔;
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机一、电机二的控制端口连接;
其中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所述往复运动方向一致,且加油器设于所述夹具的传送路径上,所述加油器的内、外型面之间还设于便于空调运动组件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加油器的内型面呈齿轮状。
进一步,所述各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工作原理:
操作者首先将工件放入夹具上,然后启动工作按钮。
PLC控制器按照编制好的程序控制电机一动作,电机一通过传送带带动夹具运动,当夹具移动到加油器所在的位置时,电机一停止运动,此时,电机二启动,带动支撑板来回运动(通过蜗轮蜗杆机构或其他转向机构实现),使空调运动组件与加油器出油孔分沁的油脂充分接触,使油脂均匀的附着于空调运动组件的表面,实现对空调运动组件的加油,加油完毕,电机一带动夹具将空调运动组件输送到下料区。
采用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技术效果:
1.全部采用机械操作,平均可节约工人3名,每年可节省人工费约9万元;并且可精确控制油脂的涂抹量,可节约40%的油脂。
2.空调运动组件自动加油机油脂涂抹均匀,使产品得到充分的润滑,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运动组件自动加油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调运动组件自动加油机的工作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调运动组件自动加油机的控制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空调运动组件自动加油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加油组件、传送组件、PLC控制器2和传感器(各附图未绘出);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电机一13、传送带11、夹具12,电机一13通过齿轮或皮带与传送带11连接(形成皮带传动),夹具12置于传送带11上;所述加油组件包括电机二、支撑板和加油器31,电机二与支撑板通过蜗轮蜗杆传动连接,所述加油器31呈圆环状,底端与支撑板固定,顶端有开口,圆环内表面呈齿轮状并设有出油孔32;所述传感器安装在加油器31上,传感器与PLC控制器2的输入端连接,PLC控制器2的输出端与电机一13、电机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由工人将空调运动组件放置到夹具12上,启动电源,电机一13动作,将空调运动组件输送到加油器31所在的位置,传感器感应到工件后,发送信号给PLC控制器2,PLC控制器2控制电机一13停止运动,电机二开始启动,并做来回运动,使加油器31内的油脂与空调运动组件充分摩擦,实现对空调运动组件的加油,加油完毕,电机一13带动夹具12将空调运动组件输送到下料区。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采用RS485与PLC控制器2进行通信的人机界面(LCD触控面板),便于人为调整参数, PLC控制器2的输入端接收到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后,PLC控制器2按照事先编制的程序控制电机一13、电机二的动作,从而实现对空调运动组件的加油。
上述传感器是指接近传感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全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全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35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施用五氟磺草胺和烯草胺带来的协同杂草防治
- 下一篇:带状耕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