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频器的老化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2167.5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9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佘丽萍;庞仁杰;周玲玲;陈海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孙春玲 |
地址: | 300385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器 老化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频器的老化测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电用双馈变频器的老化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双馈变频器进行长时间性能测试时,通常会将变频器的转子侧接线端与发电机的转子相连,变频器的定子侧接线端与发电机的定子相连,通过控制变频器对发电机转子进行励磁,使得发电机定子上感应出对应于同步转速的工频电压,当定子电压的频率、幅值和相位均与电网电压相等时,即达到并网条件,能够顺利并网。这种方式对于一般的性能测试是完全可行的,但当需要对变频器进行CE认证或一些极限测试时,为了校验变频器在短路瞬间封锁脉冲的灵敏性及开关保护器件的性能,需要对双馈变频器实施短路测试,如果实施短路,虽然能够达到测试变频器性能的目的,但由于短路电流过大会有损坏电机绝缘层的可能,这样会对电机造成很大的损伤,对成本上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变频器的老化测试装置,尤其适合用于对长时间运行的风电用双馈变频器进行性能测试或短路测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变频器的老化测试装置,包括待测变频器和变压器,所述待测变频器的转子侧接线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所述待测变频器的定子侧接线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电网进线输入至所述待测变频器,为所述待测变频器供电。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所述待测变频器的转子侧接线端和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之间接有正弦波滤波电路,使到达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的电压波形为正弦波。
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电压为400V,输出端电压为690V,所述电网进线电压为690V。
所述正弦波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相互串联的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以及相互串联的第三电阻和第三电容;
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与所述待测变频器转子侧的A相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A相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与所述待测变频器转子侧的B相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B相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与所述待测变频器转子侧的C相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C相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的一端接在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变压器的A相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二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变压器的B相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三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感和所述变压器的C相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二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三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的另一端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双馈变频器本身的特性,能量主要在待测变频器内部流动,对电网能量的需求比较少。从电网吸收的能量仅包含待测变频器的开关损耗、变压器的铜损和铁损及一些器件的热损耗,对电网容量的要求较小。该方案具有电路拓扑结构简单、控制策略更简化、能耗小及实验成本较低等突出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中:
1、电网进线 2、待测变频器 3、正弦波滤波电路
4、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频器的老化测试装置,包括待测变频器2和变压器4,待测变频器2的转子侧接线端与变压器4的输入端之间接有正弦波滤波电路3,待测变频器2的定子侧接线端连接变压器4的输出端,电网进线1输入至待测变频器2,为待测变频器2供电。变压器4作为一台静止的电机,与待测变频器2构成一个环网连接到电网。能量便在由待测变频器2和变压器4组成的环网中流动,开始运行后,从电网吸收的能量仅包含待测变频器2的开关损耗、变压器4的铜耗和铁耗及一些器件的热损耗,对电网容量的要求较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21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更新方法
- 下一篇:用于网络地址转换穿透的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