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防止稀释蒸汽急冷油窜入工艺水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7397.2 | 申请日: | 201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9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饶东臣;何金龙;张殿波;安柏松;公茂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1/04 | 分类号: | C07C11/04;C07C4/04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22102 | 代理人: | 张瑜声 |
地址: | 132021***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防止 稀释 蒸汽 急冷油窜入 工艺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防止稀释蒸汽急冷油窜入工艺水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吉林石化公司乙烯厂乙烯装置是国内第一家采用德国林德专利技术建造的大型现代化装置,始建规模为30万吨/年乙烯,于1993年11月破土动工,1996年9月16日一次化工投料开车成功。2001年进行了一期挖潜改造,通过新建一台乙烷裂解炉使生产能力达到38万吨/年乙烯。2004年至2005年10月完成第二次改扩建工程,装置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年乙烯。
乙烯装置从界区外来的加氢尾油、化工轻油和石脑油等含硫裂解原料储存在原料储罐中,原料经过预热后进入裂解炉。在裂解炉中高温裂解反应后,被送入急冷系统。急冷系统将温度为200℃的急冷油,通过泵送至稀释蒸汽发生换热器,将工艺水蒸发产生稀释蒸汽,然后再返回裂解炉与裂解原料一起进入裂解炉进行高温裂解。
乙烯装置工艺水pH值控制在7.5-9.5之间,由于裂解原料中含硫含量较高,会造成工艺水pH值短时间为6左右,换热器发生腐蚀问题,管束发生泄漏,导致急冷油窜入工艺水,影响了换热器换热效果,又影响了装置工艺水系统平稳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防止稀释蒸汽急冷油窜入工艺水控制系统,提高换热器换热效果,保证装置工艺水系统运行正常,延长装置整体运行周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防止稀释蒸汽急冷油窜入工艺水控制系统,其特征是:高温急冷油泵经入口截阀与稀释蒸汽发生换热器相连,稀释蒸汽发生换热器经出口截阀与油洗塔连接;工艺水泵经入口截阀与稀释蒸汽发生换热器相连,释蒸汽发生换热器工艺水出口管线通过其上的截阀与稀释蒸汽系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工艺设计科学合理,工艺水进入所述的换热器前压力大于急冷油进入换热器前压力,因此,既便是稀释蒸汽发生换热器发生泄漏,工艺水泄漏到急冷油中,不会影响到装置平稳生产及换热器换热效果。 经过吉林石化公司乙烯厂乙烯车间稀释蒸汽发生器使用实践证明,明显减少急冷油窜入工艺水中的几率,提高换热器换热效果,保证装置工艺水系统运行正常,延长装置整体运行周期,每年可以为工厂节约创效100万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中,1、油洗塔;2、急冷油泵;3、稀释蒸汽发生换热器;4、稀释蒸汽系统;5、工艺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如下。
见图1,一种改进的防止稀释蒸汽急冷油窜入工艺水控制系统,其特征是:高温急冷油泵2经入口截阀与稀释蒸汽发生换热器3相连,稀释蒸汽发生换热器经出口截阀与油洗塔1连接;工艺水泵5经入口截阀与稀释蒸汽发生换热器相连,稀释蒸汽发生换热器工艺水出口管线通过其上的截阀与稀释蒸汽系统4。
本发明通过控制高温急冷油泵2出口压力为1.2MPa后,通过调整稀释蒸汽发生换热器3入口截阀开度,使换热器3入口压力控制在0.5MPa;急冷油进入稀释蒸汽发生换热器3,经所述的换热器出口截阀返回至油洗塔1中,出口截阀前压力控制在0.4MPa,换热器入口截阀前与出口截阀前压差控制在0.6-0.8Mpa;工艺水通过工艺水泵5经入口截阀,以入口压力0.8MPa进入换热器,换热后的工艺水经截阀以0.56-0.6MPa进入稀释蒸汽系统。因此,既便是稀释蒸汽发生换热器发生泄漏,工艺水泄漏到急冷油中,也不会影响到装置平稳生产及换热器换热效果。 经过吉林石化公司乙烯厂乙烯车间稀释蒸汽发生器使用实践证明,明显减少急冷油窜入工艺水中的几率,提高换热器换热效果,保证装置工艺水系统运行正常,延长装置整体运行周期,每年可以为工厂节约创效100万元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73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屉式杯托
- 下一篇:光致变色化合物和组合物